阅读历史 |

第1722页(2 / 2)

加入书签

如崔公、薛公等虽说借口年迈体弱没有出席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商,但他们当然相信贺湛决不会当真向突厥投诚,也都派遣了家中子弟奉诏,再如宇文盛,心知肚明贺湛早就打算佯投突厥,虽说详细计划两人并没有时间完善,既擅长权谋,又心有灵犀,很多话当然不再需要转为口实了,罢止屠城的决定毫无争议达成一致,贺湛甚至提出应当处死始作俑者粟田马养以平息民愤,可惜阿史那奇桑并没有赞同。

突厥汗王虽对东瀛这个海外岛国心生戒备,却也知道粟田马养身为东瀛贵族,若处死他,无异于树敌东瀛,这样的时局,当然对突厥的霸业无益,再者粟田马养也不是坐以待毙之人,提出尚有志能便可为突厥所用,阿史那奇桑想起广阳疠疫这一桩还算成功的合作,思量着突厥的确需要形貌与周人更加相近的东瀛间细打探敌情,粟田马养与贺湛一样,虽然可能心怀叵测,却都还有利用之处,杀死未免可惜,故而留了他一条性命,以观后效。

奇桑当然没想到,东瀛志能便诸多据点早已被晋王妃察实,尤其是潜藏在晋朔、洛阳的间细,纵然允许他们通风报讯,送达长安的情报也必然不会真实。

在首回殿议之后,奇桑时常诏见诸贵子弟、大周遗臣共商如何治理长安,可一旦谈到征伐之事,众人支支吾吾不肯直言,突出的是宇文盛,很快领会了奇桑的眉来眼去,仿佛死心踏地为突厥王道完善宏图。

他的第一个建议,便是解禁长安城,而且要争取河南尹李辰翁降服!

第1130章 布局

阿史那奇桑并不能理解洛阳对于霸业的重要性。

宇文盛只好详细阐述:自前朝贯通南北运河,北至幽州,南至余杭,皆以洛阳为中心。也便是说,汗王若能拿下洛阳,便能截断南北之间漕运,使晋王、韦氏不能守望相助,汗王据洛阳,东北可攻燕晋,东南能击金陵,根本不需攻夺武关。

宇文君认为,晋王与韦后还有可能握手言和守望相助?奇桑诧异道。

汗王切切不可低估晋王烨之谋略。宇文盛道:不瞒汗王,在下虽一度得韦相信重,任职京兆尹,若非汗王点破,也实不曾预料恶诽满身一无是处之晋王竟野心勃勃,倘若此事确凿,晋王城府之深,隐忍之能,委实让人心惊,韦太后弃长安至金陵,大周社稷虽危,然并未亡丧,而仍占据正统,晋王若在此时不遵号令,拥兵自重,妄顾异族入侵,必定会受臣民责谤,他隐忍多年,怎甘沦为乱臣贼子?汗王可思怀恩王,起兵衡阳,一度占据广州,尚且能够罢止内乱,对抗异族,晋王烨甚至需尊韦太后为母,故联手抗敌,方能赢得人心所向,是以,汗王必须戒备,未雨绸缪先夺洛阳。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