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9(1 / 2)
是要现在百姓的角度, 遇到这样的帝王,当真是到了霉。
【咱们举几个例子,一起来看看唐德宗李适是如何变成一个吝啬贪财的皇帝。】
朕的钱!
天幕中出现这三个明晃晃的大字。
【第一,唐德宗李适发明了宫市,之前宫中的采买都交给相关的朝堂官员, 但是唐德宗李适觉得他们会贪污银子, 因此把采买权交给了宦官。
而这些宦官们则发明了“白望”, 所谓白望即他们看中了什么商品, 就拿着皇帝的旨意直接拿走,不出一点银子, 说白了, 也就是抢。
白居易的诗《卖炭翁》就讲的是“白望”的事, 老人辛辛苦苦的攒下千斤碳, 却被宦官们用半匹红纱一丈绫强行抢走。】
朕的钱!
天幕上又出现这几个大字。
而乐瑶也不住的叹不一声气, 虽然作为历史区的up主,她能够理解为何唐德宗李适会变的贪财, 但是代入普通的老百姓……
【第二,不断的加税, 之前唐德宗李适用的是杨炎的两税法,如今明面上还是两税法,但实际征收的远比两税要多。
进城要交门户税,酿酒要交榷酒税,卖茶要交茶税,除此之外还有矿税、漆税等等。
第三,唐德宗李适登基之初坚决不让各地藩镇上贡,但如此他却主动让他们进攻,也就是“宣索”。
第四,唐德宗李适后期重用奸臣弃用良臣陆贽,大规模敛财。
唐德宗李适这么一通操作下,大唐的国库的确是充盈了。
这样的唐德宗李适大家觉得是明君还是昏君呢?】
众帝王的面前出现两个选项,一个是明君一个是昏君。
只有阿斗毫不犹豫的选了昏君,其他直播间的帝王没有选择。
明君和昏君并不是非黑即白,现在百姓的角度,唐德宗敛财是昏君,但是站在皇帝的角度,充盈了国库却是一件好事。
只能说唐德宗手段极端,他开始想当一名明君,却看不清局势又能力不足。
【好了,唐德宗李适咱们就讲到这,明天咱们接着讲唐朝下一任皇帝,唐顺宗李诵。】
还是和之前一样,乐瑶预告完下期直播的皇帝后就立马下了直播。
此时李适已经把自己的脸扇的说不出话了,看的出来打的是狠。
李豫站起来,走到李适的身边,“既得神迹所示,一切便还来得及。”
出征在即,换太子是不可能的,李豫寄希望李适真的改过自新,毕竟看李适刚登基之前的表现也算的有志之君,只是能力不足罢了。
李豫又休整了一天,第三天便率兵御驾亲征,李豫这次出征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君王如此,大大增加了唐军的士气。
并且李豫还消防唐太宗李世民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半点不像个君王。
但是李豫大事还是听从仆固怀恩的意见,给予他极其大的信任,李豫知道仆固怀恩后期虽有异心,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君臣之间的不信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