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页(2 / 2)

加入书签

这几年他们没再回过东宁镇和大河村,老家的亲戚也没有再来过,尤其是徐银玲自从上次走后,没再来过。她也不知道继妹徐慧英嫁人了没,最后是否如继母的心愿嫁给了厂长家。

程山倒是偶尔给家里写信,大哥家的儿子程明东今年十五岁,舒月让程山提醒大哥大嫂,让孩子好好学习。

程山虽然不知道要高考的事儿,但是他自己上过初中,也一直不间断学习海事技术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他对学习非常重视,因此也认同舒月的想法。

他在信里时常劝谏,却不知道孩子到底有没有学习,这年代很多城里的孩子读了初高中都下乡当知青了,所以农村就更不重视教育了,大点的孩子即使上学,也经常旷课去生产队挣工分。

舒月翻出了自己从老家带来的高一教材,还陆续托人帮忙买其他高中教材,主要是想看看现在的高中教材和她以前学的有多大差异,而且到时候还能给三小只指点指点。

*

这几年养殖场在不断扩大规模,养猪数量维持在六十头,养鸡数量维持在一万两千只左右,已经成了一个超大型的养殖场,对于军区大院的意义越来越凸显。

鸡蛋和猪肉、鸡肉供应充足,已经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不像以前每个月票花完了便得眼巴巴的盼着下个月。

因此,军属区的孩子明显比渔村那边的孩子长得高壮一些。而军属区的大人们则……中年发福就是生活条件改善的代价。

如果要制定一些指标来衡量绽放养殖场的贡献的话,体重增长率和腰围飙升率,一定是最为直观的数据。

除了岛上军属,最受益的还有军需处。因为支持养殖场建设,部队物资充足。

他们已经不需要额外采购肉和鸡蛋了,完全可以不依赖国家的统一配给,实现自给自足。这让枫明岛守备区在整个海军系统都出了名,上级号召整个系统要像他们学习。枫明岛守备区已经连续几年获得嘉奖,军需处又连续几年获得了守备区的嘉奖,绽放养殖场自然也受到了嘉奖。

所以,军需处的关处长每次见到舒月都很高兴,她们提出的要求也都会尽量协调支持。

方大嫂自从养好了伤,就没再回养殖场。她血压高,陈司令怕她太劳累就不让她去了。她看舒月完全能撑得起来,所以也就放心的把养殖场交给了舒月。

舒月经常做些好吃的,带上去看看她。她也偶尔去买肉买鸡蛋,去养鸡场里了解了解情况,看看大家,忙的时候无偿帮忙。

另外,对于在养殖场工作的大嫂们,收获了钱、家庭地位、工作荣誉和岛上人们的尊重,她们纷纷说,“养殖场就是我们的人生第二春”。

连舒月也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夸张。

可能对没有文化、曾经依附家里男人活着的女人来说,就是找到了自我和价值吧。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