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4页(1 / 2)

加入书签

这几个小姑娘有的还上过学,但是小学都没有读完就没有再继续读书了,有的小姑娘甚至都没有上过一天学。

重男轻女什么的也许是有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家里穷根本就出不起学费,所以有的小姑娘是没有读过书的。

甚至村里也有少部分的男孩子是没有读过书的,像张程川这样能够上完高中还复读了两年的人是没有的,能够高中毕业都匆匆找工作了,没考上大学根本就不会再继续读。

当然能够上高中,而且还高中毕业的也是凤毛麟角,大家都很穷,初中毕业生都已经让大学刮目相看了,高中那不是谁都可以上的。

陈夏月读过书,而且现在她也经常抱着书看,所以讲故事的时候她是讲的成语故事。她不可能讲什么四大名著的,更加不可能跟她们讲外国名著。

陈夏月很坦然地承认,她更加喜欢中国的故事,外国的名著当年只是学习需要看过,后来根本就没有怎么看。

讲故事讲的成语故事哪里不好?这个年代要是讲外国故事,呵呵,你等着有人背后举报你吧。

成语故事就不一样了,那是华夏传统文化,难道这场运动连成语故事都不让学不让说的?她又没有说比较玄幻的故事。

陈夏月跟小姑娘们相处得不错,这些十岁到十三岁的小姑娘每天都忙着干活,即使不能够干种活却也需要帮忙砍柴、割草、拔草之类的活儿,精神上很贫瘠。

她们很羡慕陈夏月的生活过得滋润,最重要的是陈夏月是城里人,天然地就给她们羡慕的理由。更何况陈夏月读过书,这就让这几个小姑娘更加地羡慕了。

而且夏月嫂子好漂亮,她们更加地喜欢她了——谁说女孩子不可以喜欢漂亮的女孩子?女孩子更加喜欢看漂亮女生。

“夏月嫂子,你们城里人是不是每天都有肉吃啊?”有个十一岁的小姑娘问道。

小姑娘不是姓周也不是姓张,是个姓杨的小姑娘,叫杨招娣。她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叫来娣一个叫盼娣。

嗯,听名字就可以得出这家多么的想要个儿子了。说实话,这个年代甚至后面二三十年,这样的名字都很普遍。

招娣、来娣和盼娣这样的名字,简直跟建国、建华一样的普遍。

杨招娣家里对她还算不错,毕竟是大女儿,所以也没有像妹妹一样爹不疼娘不爱的。然而长大了的她就需要干活了,家里家外的能干的活都会交给她。

杨招娣最羡慕的就是城里人,她觉得城里人不用像她一样这么每天都干那么多活儿,城里人能够吃得好穿得好,城里人反正哪儿哪儿都比乡下人好。

陈夏月听到杨招娣的话后笑道,“那也不是,城里人也是要有工作才可以赚钱的,城里得赚到了钱和票才可以买粮食买菜,肉也不是经常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