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4页(1 / 2)

加入书签

那些嫔御们被她一斥,顿时都噤了声。原本就是如此,这些人和太后能有多深的感情,流眼泪不过是应景儿,不见半点真心,也没有半分意义。

她冷冷扫了她们一眼,“太医前两天谏言,说行宫湿气重,太后的身子经不得,说话儿就要回京的。你们各自回去收拾,挑要紧的带上,车马这回得减免,各宫挤一挤,不能像来时那么宽绰了,横竖也就十来天光景,忍忍就到了。”

结果愉嫔这时候偏要冒尖儿,为难地说:“咱们出宫,身边多少都带着伺候的人,纯妃娘娘您瞧,要挤怕是不大容易。”

这要是换了裕贵妃,为了两面不得罪,必定会和她们打商量,或是退上一步,形式上减免几辆。可惜老姑奶奶不是裕贵妃,她那双凤眼紧紧盯着愉嫔,要把人盯出个窟窿来似的,半晌忽然一笑,“谁要是怕挤的慌,那就暂且留在行宫,等下年皇上来避暑,再跟着回北京吧。”

这么一来,可再也没人敢说半个不字了。太后都在这儿得病了,下年皇上还会来吗?留在行宫,对于妃嫔们来说等同发配,这回别说挤一挤了,就算让她们徒步走回京城,她们也干。

于是老姑奶奶一叫散,众人立刻各回各处,麻利儿收拾东西去了。

皇帝从里头出来,叹着气儿说:“太后要回宫,照这病势,确实是回去的好。可毕竟几百里地,就怕路远迢迢,她的身子经不得颠簸。”

这也确实两难,颐行想了想道:“只好在车辇里头想辙,四个角拿软乎点儿的东西垫上,上头再铺一层铺板。路上尽量慢些,减少颠簸……总是回到宫里,太后心里才能踏实。”

其实背后的实话,谁也不敢说出口,这么严重的痢症,要是当真不得好转,确实是会出人命的。回宫,目前来看是个万全的准备,就如太后所言,万一事儿出来,一切也好安排。

于是一鼓作气,既然定下了就不要耽搁,这次回京可说是轻车简从,随扈的大臣和后宫主儿是一个不能少的,只是各嫔妃身边伺候的只留一个,剩下的人员另作安排。人少了,事儿就少,来的时候花费了十来天,回去日夜兼程,只用了七天就抵达紫禁城了。

这一路上,颐行都在太后车辇里,帮着云嬷嬷和笠意一同照应太后。太后的境况比在承德时候好了一些,能进稀粥了,最长可以半天不传官房。云嬷嬷说吃食能在肚子里留住了,就是好迹象,只有留住才能长元气,人才能慢慢缓过劲儿来。

车辇进神武门,就见裕贵妃带着留宫的几位妃嫔在道儿旁跪迎,一色的锦衣华服,满头珠翠。相较于她们来,颐行可说是半点也不讲究,这两天早摘了头上簪环穗子,简直就像个伺候人的大丫头。

太后有时清醒,瞧见她的模样,心里很是愧疚,“我这一病,倒拖累了你,我跟前有人伺候,你且好好照应你主子要紧。”

颐行只是笑,“主子身边有怀恩他们,不必我去伺候。我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不过给云嬷嬷和笠意姑姑打个下手。”

笠意听她这么称呼自己,依旧诚惶诚恐,“您如今是娘娘,回宫后前途更是不可限量,还管奴才叫姑姑,愈发折得奴才不能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