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9页(1 / 2)

加入书签

留守长安城的京兆尹,徐修能保举的人选是柴取,而在此之前柴取的官职仅仅只是户部郎中,他连得数级提拔,对同年徐修能却一点不存感激之情,因为留守长安无疑便是等着城破被杀,柴取毫不怀疑徐修能是为了排挤他这太后亲信。

随着韦太后及大周朝廷的仓惶溃逃,长安城彻底陷入了混乱,无论贵族还是平民,此时此刻尽皆意识到一个惨痛的事实,国都,保不住了,华夏之治,似乎真正走到了穷途末路。

第1114章 宁死不为丧家犬

朝议迁都时挂冠请辞的一应官员中,包括了十一娘的父亲柳均宜。

事实上这些年来,他虽一直任职秘书省,从官职上而言仿佛谢党,实际却一直未得韦太后的信任,位居高职,然则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他以为自己习惯了作为摆设的存在,不过当共治议和发生,发自内心的愤怒与忧患仍然让他坐立不安,舅兄萧行辄在处死齐俊一事上爆发时,柳均宜也忍不住附议,萧行辄获罪,他又再四处奔走,然而结果是徒劳无功。

当太后决定迁都,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苟且偷安了,默默摘下官帽,置于朝堂,一言不发拂袖而去,直到步出宫门,目睹大明宫外,依然繁华热闹的这座城池,市坊间人流拥挤一如往昔,共治二年的春天并没有因为国难将至而延缓,一切灾异似乎真已随着共治元年的结束湮灭于时光的洪流,大道旁的槐杨已生新绿,可已经被烧毁的兴庆宫就像一块伤疤长久烙痛着华夏臣子的胸口,他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这一刻柳均宜深深怀疑这些年的隐忍是否真有意义,如果不能挽回华夏江山的倾覆,如果不能挽回沦为亡国之奴,他耻辱的人生,必将终结于无尽的悔恨。

悔恨不是源于生不逢时未展抱负,而为世望之后却不曾对江山社稷尽力。

几乎是失魂落魄回到家中,柳均宜跪在太夫人面前,他无法解释分明内心的悲愤与绝望,他只能哭泣着道罪:均宜有负阿母教嘱,再也无法忍辱求安,均宜想留在长安,与长安城,共存亡。

韦太夫人扶起儿子,她似乎想要为儿子拭去眼泪,终究只能轻拍儿子的肩头:好,这一回,阿母尊重你之决意,阿母陪着均儿,我们留在长安。

韦太后当然没有忘记太夫人这位姐姐,在狼狈出逃之前,竟还打发了高玉祥前来授意:柳大夫拒奉迁都之令,誓守长安不弃,虽犯令不遵,太后却念其忠耿,允辞职事官位,留其散官之阶,望柳大夫言出必行,援守长安不失。太夫人,因夷狄贼子犯境,长安危殆,太后原欲让太夫人随朝廷及诸贵,迁往金陵平安之地,却也能够体谅太夫人不忍骨肉分离之情,特地让鄙者转告太夫人,去留皆随太夫人意愿。

话说得好听,实际是让韦太夫人留在长安与柳均宜一齐等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