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页(2 / 2)
贺烨仔细想想,仿佛也是这样,都怪十年之前柳三郎怒怼薛绚之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才会一直将这位舅兄看作楞头青,不由大笑:好吧,我与王妃的确都是少年老成,这才叫天作之合。又道:过几日,秦八郎会奉武威侯之令,护送铭州百姓入晋阳,并负责初步排察佃作一事,大约会在王府暂住几十日。
秦八郎负责排察佃作?十一娘一直以为秦八郎虽也骁勇善战,可贺烨择中他入武威侯部,无非便是替身之用,秦八郎应当并非将才,大约也不擅排察事务,又一想,恍然大悟:殿下是想亲自排察佃作?
贺烨颔首:晋阳这些官员,哪里和佃作打过交道,他们负责排察我可不放心,王妃与绚之又得负责安置之事,为这事分心,岂不更加劳累?我可不愿眼看二位操忙,自己却游手好闲,秦八郎一来,又是住在晋王府,我便能借他身份出面,瞒过耳目了。似乎因为提起秦八郎,又想起一事,叹息道:这回虽然重创北辽伏军,可惜先锋部也难免造成伤亡,秦家一个子弟,在作战中不幸遇难。
那是否应当对秦孺人予以安抚?十一娘忖度道。
无郁倒是特地提醒了我,让我不需知会秦氏。贺烨蹙眉:说是战场之事,原就生死一线,谁也不能担保安全,秦家子弟早存马革裹尸之志,不值一提。
话虽如此,亦就算此回遇难者并非武威侯嫡亲子孙,可家族培养一个子弟大不容易,就凭武威侯一族忠心赤胆,殿下也理应安抚。
我也是这么表示,可无郁又说,秦氏既为晋王媵,当然视同出嫁女,便是知晓这事,一不能安慰亡者家眷,再不能鼓舞族人志气,更没有秦家子弟出生入死,专门安抚她一个出嫁女之理,我想着,秦氏也未必在意王妃安抚,而我又实在没空应酬她,倒不如听从无郁建议。
十一娘也就没再坚持,夫妻两这么坐着说一阵话,天色便黯沉下来,于是用了膳食,手谈一局也就只有贺烨乐意与王妃作为此事,并明知实力悬殊,他还全力以付,未过一刻就导致王妃丢盔弃甲弃子投降,贺烨竟然还认认真真分析一番过程,俨然老师的架势。
临近新岁,却往往是一年中最最寒冷之时,十一娘想着贺烨这段布署作战,精神必定极度紧张,再经今日一番奔波,便是健壮胜过凡人,未免也有些疲累,主动提议早早安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