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页(1 / 2)
所以,他怀疑汝阳王才是真正背黑锅者,匿书案的主使其实是晋王烨。
做为太后多年以来的心腹大患,却如此坚强地存活至今,徐修能必然不信晋王烨如世人眼中所见那般一无是处只知胡作非为。
也确如徐修能所料,倘若没有匿书案发生,没有仁宗病危之时那一系列的剑拔弩张,没有陆离、十一娘在危急时候心有灵犀的供辞,没有贵妃的焚宫殉情,没有汝阳王一党的质疑,就算贺烨当真没有异心,太后也不会容他继续活命。
更加关键是,仁宗帝的死亡并不在众人预料,从病危到驾崩,经过紫宸殿先后两次禁严,贺烨的确没有操纵匿书案以及蛊惑汝阳王作为出头鸟的机会,这才是太后断定贺烨无辜而汝阳王才是主使的决定性证据。
那几日以来的诸多情势,只有少数人得知,徐修能并不知情,但他却有非同常人的敏锐感,所以才会怀疑贺烨。
十一娘当然不会为贺烨分辩,力证晋王无辜,她只是莞尔回应:徐舍人分析甚有道理。
这样的反应并不在徐舍人预料,他微扬眉梢:可显然,事实真相并不是如此简单,太后圣明,当然不至于连显而易见之蹊跷都未洞察,在下情知小娘子知察甚多,故而才望小娘子能为在下释疑。
竟然是直接了当的刺探禁内!
第459章 早吗?
面对着用意不明却必不简单的请教,十一娘当然不至于实话直说,女孩神色依然冷静沉着,一双清澈的眼睛不避不让的迎视着男子颇为锐利的注视,只眼底的幽凉里,渐渐浮现了笑意:十一虽非正式职官,可因奉太后嘱令秉笔拟诏,亦知严禁漏泄一则,恕十一不能为徐舍人释疑了。
没有惊慌失措地摇手否定知晓秘情,更加不曾轻易泄露,甚至不似修能意料当中板脸训斥厉声送客的态度,倒省却了他那番剖析厉害的提醒。
徐舍人虽然甚想摸清晋王底细,并有求娶佳人珠联璧合的愿想,当然也不可能如此冒昧直接刺探禁内,否则也不会先用分析案情这么一个不违禁法的切入点,如若十一娘毫不设防抒发见解,以纠正他那番因为知之不详的谬误之见,那么也只是一个自作聪明实则蠢笨的庸脂俗粉,当然会让徐舍人毫不犹豫地终止渴慕之情,从此敬而远之天各一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