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汉世祖 第662节(1 / 2)

加入书签

“实则去岁进入秋季后,就已经是黑汗与大汉相抗了,辽军只一残部,退守天山北部,城只轮台、北廷二城,兵不过四千,民更寡缺,只是依靠山地之险,扼守关隘,方才苟延残喘。

郭进将军曾一度想要北上讨击,消灭这股辽军,而后将黑汗军队赶出西域,不过受制于兵力不足以及黑汗军的牵制,未能成行。

此番,朝廷遣师西援,西域已有近三万汉家儿郎,若再加上那些仆从的回鹘人,以及自发前往的回鹘余裔蕃人,兵力已然十分充沛,又要河西调度粮草军械,以作支持,纵然黑辽联合起来,也非敌手。”

“二公是想夺取辽军余孽占据的二城?”说着说着,王寅武反应过来,惊问道。

“王都知果有见识!”杨业也开口了,正色道:“原本只欲归国,若能顺路配合西域将士,拿下盘踞轮台、北廷的辽军,也算戴罪立功了!”

“老夫绝不愿窝囊地回国!”王彦升一双老眼变得格外犀利:“这支残军,情势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同是孤军,若得两面夹攻,我军便是神兵天降,出其不意!”

这么片刻的功夫,王彦升与杨业几乎达成共识了,而闻之,王寅武却眉头一锁,迟疑道:“如此,是否太冒险了,将士们情况如此恶劣,如何能够保证战力,且两面夹击,虽是良策,想要做到南北呼应,太过困难,配合作战,也难相宜,且稍有差池,便有倾覆之忧。

殿下,二公,下官认为,将士至今,已是不易,实无必要,再做冒险!”

“将士的作战能力,我们来考虑,约定时间,联络西域事宜,就由王都知负责,从速从快!”杨业看着王寅武,铿锵有力地道。

依照王寅武的想法,当然不乐意,对他而言,将远征军安全地带回就是不小的功劳了。然而,这一点完全由不得他做主,别看他王都知在河西乃至整个西北是个大人物,但在杨业三人面前,完全没有并论的资格。

迎着三人的目光,只能叹了口气,拱手道:“下官尽力而为!”

“好!那我们,当商讨出一个合适的出击时间!”杨业道。

王寅武迅速调整好心态,开始考虑起此事来,估算着消息传递居中联络到落实计划所需要的时间,然后给一个答案。

琢磨间,又闻杨业声音:“殿下兄弟,就不必随军行动了,当同王都知一同返回河西!”

此言落,刘昉骤然起身,几乎踢翻了蒲凳,目视杨业:“都帅,你这是何意?”

杨业露出点笑意,平静地应道:“殿下,你既在军中,又素以部下自居,当知军令如山的道理!”

杨业的意图,刘昉岂能不知,依他的性子,定要争取一下的,然而,注意到杨业平静的目光,再听其言,终是怅惘一叹:“刘昉兄弟若走,其心何安?将来有何颜面面对同生共死至此的袍泽?”

杨业仍旧一副不为动摇的样子,肃声道:“刘昉听令!”

“在!”

“着你与刘旻陪同王都知回河西,报以军情,协调作战!”杨业道。

“是!”

对此安排,最满意的当属王寅武了,实际上在他眼里,只要两位殿下安全就足矣了,至于整个远征军的安危,则是次要的,都陪掉了也无所谓。

而杨业的军令,正中其下怀!心中窃喜,看向杨业的目光,也愈添几分敬佩,觉得这杨公实在太贴心了。

而杨业的目光也顺势转了过来,稍显冷淡地盯了王寅武一眼,显然,他那点心思,杨业早就看出来了,此人,别看他嘴里多么地情真意切,但从头到尾他关心的都不是远征军上下将士!

第329章 西域风云

虽然下定了南涉流沙,突袭辽军余孽的决定,但真正落实起来,也未见匆忙,当然,想急也急不起来。就一个路途远近,消息交通,就是最大的问题。

因此,双方约定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时间,以一月为期,南北对进,合击盘踞在西域的辽军残寇。

远征军这边,感受到了希望,明确了目标,效率与热情也空前高涨,在杨业的指挥下,南渡备战,进行地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最重要的,就是探测进军路线以及准备足够的军粮物资。进兵路线,在王审琦前后长达一月的探索之下,几度碰壁失道,终于靠着当地土著,找到了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

至于军需粮草,则更少顾忌,抄掠周边,刮地三尺,甚至不惜竭泽而渔,以求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物资,以支撑进军及作战消耗。

前者虽遭挫折,但杨业其志犹在,不愿苟且,宁肯再搏一把,因此,也表现出了一股豁出一切的决心与气势,上下将士皆感而效之。

远征军将士们,也收拾军容,抖擞精神,再备征程。战刀在打磨,战甲在修缮,战技在恢复,而战心,也在杨业的鼓舞下,昂然攀升。

杨业也没有用多少累赘言语去蛊惑将士,只是宣布,距离回家,只差一道狭窄的沙漠,两座矮旧萧条的城邑,数千无所依从的弱敌。

再没有比“回家”二字,更能打动将士之心,鼓舞游子志气的了!

大汉开宝九年二月十七日,春风渐暖,简陋的旗帜依旧昂扬,远征军将士空营而出,整d装齐备,列阵于翼只河畔的滩涂间。比起当初那支人高马大、兵精粮足的汉雄师,在装备与形象上要差不少,但经过一个月的武装修备,那股睥睨天下的豪情与气质,却再度显现于远征军将士身上。

杨业与王彦升、王审琦三人,挺身高坐,正对将士,做着出击前最后的检阅。对这军容气势,杨业也是十分满意,同时不乏感慨,他似乎又见到了那支当初誓师北上,随他们义无反顾出击漠北的大汉铁骑。

王彦升病容不减,但仍旧固执地单乘一骑,不愿脱离将士,也不愿卧于担架,固执到,就像要走完最后一段军旅征程一般。此人固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他这种始终不曾减弱的坚韧与豪情,很受敬仰,尤其对军中将士而言,更是值得以性命寄托的人格魅力。

这么多年了,有听过王彦升桀骜不驯,有听过他仗势欺人,有听过他恣意妄为,但从没传出他不得军心,治军无方的情况。

杨延昭也在军中,王彦升曾建议让他也随刘昉兄弟回去,被杨业拒绝了。但是对此,杨延昭没有任何的怨言,就像个忠诚的战士,牢牢地坚守着。早已是能够单独统率指挥数千乃至上万军队的大将,如今却只能带领区区五百卒。

即便如此,也是杨业、王彦升、王审琦之下的第一战将,不是父辈荫庇,而是一人一马、一刀一剑闯出来的,甚至被杨业故意地压制着。

父子俩只是对视了一眼,杨延昭郑重肃穆,杨业则古井无波,眼神交错而过,再度扫视一圈,杨业也没有发表什么长篇大论,只是振臂,朗声道:“回家!”

言罢,全军将士,一起高呼“回家”,两千人硬是喊出了两万人的气势,惊得河中游鱼、林中鸟兽一片悸然。

随着杨业一声令下,远征汉骑,策马驱驼,踏水而过,横渡翼只河,其后,在斥候与向导的引领下,朝南面的沙漠戈壁而去,目标,则直指数百里外的北廷城。

而与此同时,随着汉军开春之后的大举西进,本就纷争再起,紧张的西域形势,就如燃烧的热柴上再添了一盆油。

原本河陇大军远涉而来,需要休整,郭进也是选择不急不缓、从容稳妥地进行备战,然而来自远征军的消息,不得不让他改变计划,这一改,就是侵略如火,迫不及待了。

在联络事宜夹击事宜上,王寅武表现得很卖力,也不敢不卖力,且不提能不能得罪起杨业与王彦升,就亲自盯着此事的刘昉二皇子,就不敢贻误怠慢。

刘昉还好,成熟明理,而还是少年的魏王刘旻,可就没那么好伺候,连随王寅武先行返回河西,都是刘昉以兄长的威严压迫。

而刘昉兄弟,被杨业赶走,心有郁结,释放的办法,便是努力促使西域汉军,北上作战。虽然他们对西域军队没有任何的指挥权,但这两个皇子亲临军中,就没有多少将帅能真正摆脱这种影响,又有卢多逊、王寅武这样的河西大佬支持,也不得不尽心尽力。

相邀作战,符合军事规则,并非臆测冒险,而北边,那是漠北远征军,是杨业,是王彦升,哪怕冲着这些人,郭进都不会坐视迁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