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2节(1 / 2)

加入书签

江海潮可没打算放过同窗,趁机又一次念响了紧箍咒:“所以说,挣稿费最安稳,零风险又稳定……哎哎哎,跑错方向了,干花在这边,那边都是鲜切花。”

今天他们特地跑鲜花交易市场,就是为了实地考察,好看看自家产品的销售情况。

美术生们生怕被抓,赶紧丢下一句:“都看都看。”,脚步根本不敢停。

跑着跑着,大家就觉得这个花市当真不错,“五一”那会儿人太多了,都挤不进来,他们也没怎么细看。

现在瞧瞧,果然花团锦簇啊,一溜溜的花,婀娜多姿,夸一句留住了人间彩虹也不为过。难怪几乎每一家摊子前都有人流连忘返,还有人竟然直接拿着蛇皮口袋进货。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里屋顶高,窗户和门都开着,四通八达,加上周遭种了不少树,所以都快五月下旬了也蛮凉快。

当然,江海潮不满意。

她认为应该装上那种酒店大厅里的空调,到处都嗖嗖冒冷气的空调才好。

她都已经计划好了拿钱出来,哪怕慢点回本都行,她在空调屋子里卖久了东西,已经忍受不了本地的夏天热死人,冬天又冻死人了。

可惜卢艳艳她爸坚决地拦住了她,不是镇上不配合花卉市场升级,而是实际条件真不允许。

为啥了?因为电力不支持。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为什么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集体熄火?除了政策方面的因素外,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条件跟不上。其中让人深恶痛绝的top1乃电力不足。

你这边机器飞转,拼命地赶订单。“啪”一声,电断了,机器歇了订单也跟着完蛋了。所以这时代的电力有个外号叫电老虎,不喂饱了电老虎,厂子你甭想开下去。

湖港镇倒是没人卡工业用电,但他们镇上也没发电厂啊,全靠上面给电。

别说再给鲜花市场加上夏天凉飕飕冬天暖融融的空调了,就现在,单一个鲜花冷库的运营,卢爸爸作为主管镇农业工作的领导都天天提心吊胆,生怕它哪天也跟着“啪”一声噶了。

为了保证冷库正常运行,他们还专门配备了柴油发电机,给冷库单独享用的。

但要是再上空调的话,十个发电机也扛不住啊。

所以说,韩教授他们当初想把鲜切花交易市场建在省城不是没道理的。起码省城市区的工业用电能得到优先保障啊。

算了,现在讲这些也没意思。一百多万砸都砸进去了,咬断银牙也得往下扛,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

市场外面有人在施工,叮叮咚咚的,引的同学们挺好奇:“那在干嘛呢?”

江海潮瞅了一眼,随口应道:“装水空调呢,用地下井水来给屋子降温。”

鲜花市场是在原有的社办厂的厂房基础上改建的。外面的空地原先也是厂区。当初为了用水方便,几乎每家工厂都打了井,而且是那种几十米深的井,里面的水也比一般农家小院的井水更加冬暖夏凉。

她想给市场装空调的主意被打回头之后,韩教授提了个折中的办法,抽取地下水也就是井水来降温。

具体原理,教授说过的,叫什么水空调井水无泵自循环,据说比真正的空调能节约起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

但江海潮没怎么听,她一个假初中生也听不懂啊。海音倒是给她画过示意图呢,可惜她更看不懂也没啥求知欲。她更怀疑到时候三分之一的用电量也能击垮湖港镇脆弱的电力系统。

比起什么井水空调,她倒希望直接水发电。不是说三峡就是水力发电吗,他们湖港是圩区,缺什么都缺不了水,刚好可以拿来发电嘛。

结果这回连大学教授都不想从她兜里掏那几个残留的钢镚,直接让她别痴心妄想。

就挺遗憾的。

美术班的小伙伴们倒是对井水空调充满了好奇心,纷纷强调等装好了一定得喊他们过来看,他们想看试试效果。

江海潮随口敷衍,眼睛盯着市场上的交易情况看。

他们到的点刚好是鲜切花批发的高-潮期,来来往往的花店老板特别多。

自从省市媒体报道过湖港鲜花市场开业的消息后,定期过来批发鲜花的店主就越来越多了,湖港俨然成了本市正儿八经的鲜切花交易中心。

唐教授和韩教授他们分析过之后认为,湖港鲜花市场虽然还不成规模,但胜在花的种类多。全镇每个村家家户户利用自留地种花,充分保证了鲜切花品种的多样性,使得来市场上搞批发的老板直接体会到了一站式采购的甜头。

因为除了少部分本地缺乏种植条件的花之外,几乎所有他们需要的鲜切花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而前者各家店老板处于成本考虑,用的也不算太多。

这就促成了尽管湖港偏僻,从市区过来起码得倒两趟车;但由于购买方便,最后综合下来反而比奔波于市区几个鲜花生产基地花费的时间短。

况且湖港的花还有项优势,这边摊主可以给人搭配好了再销售。搭配的挺好看寓意蛮不错不说,搭配的花束也只收花的钱。

这就好像你打算做个酸菜鱼,你去市场上买条鱼,卖鱼的连鱼片都给了片好了,让你下锅就能烧。

不,说错了,是你买了一条鱼,告诉摊主想吃酸菜鱼,他(她)连鱼都给你烧好了,让你端回家就能吃。

一开始花店店主还坚持说自己不喜欢酸菜鱼也不爱红烧鱼,要回去秘制。但他们拿了花束回店里加价一卖,竟然挺受欢迎。渐渐的,偏爱这种赚中间差价的店主便越来越多了。

省事啊,还省心。

他们现在只庆幸买花的顾客一次一般只买一捧,不像他们跑一趟进一堆货,否则顾客都自己跑湖港来买花了可没他们的事。

江海潮看着扫货完毕的客人们急冲冲拎着大袋子走人,赶紧往旁边让,生怕耽误了别人的事。

五月份呢,干啥都是旺季,鲜花卖得快,正常。

她跑到干花摊子前看,嘿!果然来批贺卡的人最多。其次就是干花花篮,水中花还是独受年轻小姐姐们的喜欢。

看摊子的水根爷爷正在接受小记者的采访。

没错,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湖港镇中心小学今年也倒腾出本校的校报了。

不过大概是因为他们学校没多少东西可以拿出来说,报纸与其说是校报不如讲是镇报,报道的全是湖港镇的各种事。

谁家的花开出了罕见的颜色,谁家麦地里的西瓜又长势分外好。嗯,除此之外还推荐各个村的特色美食。搞得江海潮相当怀疑,学校是把它当成gg传单用的。

现在,上作文兴趣班学习采访的王明明就在一本正经地采访水根爷爷,好奇他每天编花篮能挣多少钱。

水根爷爷半点财不外露的意思都没有,还挺得意:“现在我们一大家子都编,划下来,每个月每个人三四百块钱的进账是有的。学门手艺不吃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