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2 / 2)
毕竟要崇祯皇帝分神的事情,就已经够多的了,倘若事事都过问,都刨根问底,那就算是累死自己,都办不好。
抓大放小。
这是崇祯皇帝对内阁的态度。
“陛下……先前在宣府镇治下,于张家口所开榷关一事,明确下来了。”毕自严捧着手里的奏疏,作揖行礼道。
“榷关十三行的顺利创设,使得聚集张家口榷关的商贾,是累日增加,榷关的一应运转事宜,表现的都很不错。”
被毕自严这般一提醒,崇祯皇帝想起来了。
前些时日,发生的事情太多,对自己在张家口所开榷关一事,都已然抛到脑后去了。
逮捕查抄以范家为首的八大贼,使得晋地边陲的走私贸易,必然会出现真空,但令人眼红的钱财,定会引起新的群体觊觎。
与其叫这件事情失控,不如朝廷恢复边地榷关,明令禁止对外售卖哪些违禁品,可对外售卖哪些商品。
同时赋予多重监察体系,有榷场十三行,有张家口榷场监察,还有厂卫抽调监察,不说绝对能避免违禁品流出关外,但至少能确保绝大多数,那这件事情就是值得去做的。
毕竟做了这件事情,一来能叫朝廷多一项赋税财源,二来对蒙鞑和建虏,搞搞他们不懂的经济削弱,三来最大程度避免有心人铤而走险。
“这张家口榷场,发展的确实喜人啊。”
看着手里的奏疏,崇祯皇帝笑道:“仅榷关十三行这边,所收缴的保障银子,就高达二十多万两。
照这样的趋势来看,随着更多的人,知晓张家口榷关,那都会加入榷关十三行,以便于对外的贸易。”
“是的陛下。”
毕自严微微欠身道:“针对这笔保障银子,除非决定退出榷关十三行,否则是不会退缴的。
倘若张家口榷场,运转的不错,朝廷所得赋税增多,陛下是否能考虑一下,多开几个榷场?
比如在天津直隶州,由户部增设榷场,创设天津十三行,这样对西洋海商交易时,能确保日常管理,还有赋税的征收。”
大明财相开始接受天津开海事了。
不错。
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朕觉得可行。”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不过临海之地,叫榷场的话,多少有些不恰当,不如就叫海关吧。
具体该怎么做,毕卿就多费费心吧。
必要时,可跟天津方面多了解些情况,毕竟涉及到赋税征收。”
“臣遵旨。”
作为崇祯皇帝在北直隶治下,所选定的对外开海要地,天津能否发展起来,会影响到崇祯皇帝不少谋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