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田园牧歌(1 / 2)
变法的律令传到余县的那七天,宁觉的丝绸也织好了。
“就1000钱啊。”宁觉目瞪口呆,“我要把我的布买回来。”
“这是你织成的丝绸的钱,不都是你的咧。”李元卿把其中的九百钱拿出,交给帮卖的女工,笑着告别她,“去掉蚕丝的成本,租金,税,抽成。剩下这些才是你的。”
“啊,我的钱——”宁觉心碎地看着女工离去,第一次对钱有了实感,“九成都没了啊。”
“好了好了,够了。我们买排骨去。”隔着衣袖,李元卿牵着宁觉的手腕出了门。
“不是。”宁觉想不清楚,“我的钱去哪了?半个月,一百钱,合着我忙活半年才买得起一匹。”
“哎呀哎呀,都是这样的。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没什么好想的。”李元卿似笑非笑。
“老郭!”李元卿朝百步外一个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挥手。
“李大人,宁大人。”穿着深棕色粗布衣裳的男子规矩行礼,看着李元卿笑呵呵地说,“隔着老远我就在想,这人通身的气派,不像凡人,恐怕是我家大人。果真是。”
“又哄我。”李元卿笑说,“西边的土地测算好了吗?”
“还差点呢,西北边,靠虹州的那块,不好算。”老郭掏出一张纸,“这是那边交上来的。太离谱了。逗三岁小孩呢。”
李元卿拿过那张纸,手指微微蜷缩。
宁觉偏身看了一眼,没看出名堂。
“宁觉,我们先去西北边看看,好不好?”李元卿眸子中含着笑,轻言细语。
“好啊。”
站在田垄间,凄凄草木中,李元卿背着手,和面上沟壑四纵的老翁聊着天。李元卿始终是带着笑的,时不时点点头,应和几句。老郭偶尔翻译些难懂的土话。近日都阴霾密布,将雨不雨,难得透着厚厚的云层,有昏黄色的光打在三人的身上。
李元卿向后看了一眼,对宁觉勾了勾手指。
“排骨有着落了,藕还没有呢。”李元卿手撑在宁觉的肩膀上,指着田垄旁的枯荷塘,“我和老汉聊完天前,你挖的藕若能比老郭多,我答应你一个要求,怎么样?”
“什么要求都行?”
“不能太过分,也不能…嗯。”
“行啊。”
宁觉从没有下过地,脱了鞋、卷起裤脚后,淤泥能下陷的深度出乎他的意料。在泥泞中,连保持平衡都不容易,可谓寸步难行。他学着老郭,笨拙地挽袖,试探着去掏软泥中的藕。塘水有些冷,闻不到荷叶的香气,残荷杆上的刺还总会划破皮肉。为了摸藕,好几次鼻尖都要点到水面,还是没能拔出一根完整的藕。他不知道用巧劲,也不知省力的姿势,很快就腰酸背痛了。
看着脆白藕筒中灌进去的黑粽软泥,宁觉挫败得很,索性掰掉另一头,把泥沙晃出来,用这看向李元卿。
李元卿和老汉坐在草地中的扁担上,正对着夕阳,正对着他们。老汉在说些什么,李元卿时不时点头、应声,却在一直看着宁觉。二分情真,八分意切,眉眼带笑,极尽温柔。这是真真落在宁觉身上的目光。
宁觉心跳如雷,恍惚着放下藕筒,看着李元卿,甚至不舍得眨眼。
他想死在这一刻。
“这些能卖多少钱呀?”宁觉指着自己和老郭一个时辰挖出的藕节。
“几十钱吧。”老郭看着宁觉挖出的许多断藕,笑了,“您挖出的那些,破相了,搭饶给人家,人家估计都不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