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2 / 2)
可如今她才发现,一切一丁点都没有变。
不过什么都阻挡不了妙瞳参加高考的念头,陈汐在前面招手,吕成生说过的更大的舞台在前方闪着亮,妙瞳坚定信心,要通过学习离开这个穷地方。
高中课程都是自学的,在最后的一个月备考时间里,李妙瞳白天教课,晚上等学生都走了便开始专心复习。
学校宿舍供电只供到晚八点,停电后,她那个房间里的油灯常常会亮到凌晨。
1977年12月14号,莲花山生产大队周边的村子都下了大雪。
在这个寒冷的早晨,李妙瞳冒着大雪奔向几十公里外的盘河县考场。
看着考场门口“全国高考考场”的几个油漆字,她不住地搓着冻红了的手,可心里却是火热的。
关闭10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数百万名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考生涌进考场,而她,也是其中的一个。
站在雪地中的她突然想到了吕成生的那句话——知识是值得被追求的。
滴水成冰的冬天,李妙瞳并不感觉寒冷,反倒是1978年早春在忐忑焦急的等待中显得格外漫长。
盘河八中在镇上处的位置地势高一些,而妙瞳所在的办公室窗户恰好正对着镇上的一条路。
每天,她都透过窗户往外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每次看到邮递员蹬着自行车远远骑过来,妙瞳就立刻跟到窗边,目光盯着那邮递员一下一下卖力的蹬车,再看着他和传达室的师傅送来当天的报纸和信件。
这样怀揣期盼日子过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天,邮递员走后,传达室的师傅拿着一封信朝办公室窗户挥了挥手,妙瞳嘴角一笑,跳起来就往传达室跑去。
信封上的邮戳表示那封信来自盛京。
妙瞳轻轻撕开信件,生怕撕坏里面的内容,她一下下展开那张不大的纸,双手不住地颤抖着。
那是她的第二志愿,盛京师范学院。
她被录取了。
作者有话要说:
补充说明: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招生的院校共计88所,其中师范院校只有两所,为北京师范和华东师范,这里为了剧情需要,做了点点修改。
第十六章
很快,妙瞳便收到了陈汐的信,陈汐考上了第一志愿燕京师范学院音乐系,虽然两个人不在同一城市,但都通过高考走进了大学校园。
陈汐将如愿学习音乐,将来会成为一名音乐老师,而妙瞳则学习了中文,她想像吕成生那样,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