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页(1 / 2)

加入书签

未来真的有无限可能吗?没有的。那还为什么要向往?

他在静静思索,乐曲转入第二个间插部主题,曲调幽静。

要怎么办呢?他该如何改变?在琴房里练习着《悲怆》,他忽然觉得自己是真的悲怆。

练习生们既是台下的观众,也是节目中全程的表演者,他们此刻坐在这里,心绪极为敏感,听到这里忽然共情了。

一次次在训练中跌倒又爬起来,一次次把身体扭伤,一次次练到声音沙哑,好不容易拥有这一次机会,但是出道位只有十个,在充满剧本的选秀综艺里,他们还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吗?

但楚霖没有思索太久,手指加快,琴声逐渐在幽静柔和中推向激越,把乐曲推向了高潮。

1801年,已经耳聋的贝多芬在给韦该勒的信中写:“普卢塔克教我学习隐忍。我却愿和我的命运挑战,只要可能。”①

虽然这是谱写好的命运剧本,但既然生命只有一次,不如起来和它战斗吧!

正如他爸说的:“爱迪生实验出了1600种不能制造电灯的材料,他实验出了几千种不能做的投资。”失败又怎么样呢?

练习生们已经完全进入情绪了,他们咬着牙,是啊,这条逐梦的道路必须坚持下去。

第171~182小节主题乐部第三次再现,不再是轻快的向往;不再是沉重的悲怆,而是一种下定决心的坚定。

我的命运不在写好的书里, “我的王国是在天空。” ②

乐曲终于进入尾声,渐渐趋于激昂,这是最终的高潮。

法语“Pathétique”其实有两重含义,一个是“悲怆”,另一个是“激动”。悲怆其实只是其中的一面,要看到另一面贝多芬和命运搏斗的积极决心。

楚霖弹奏的节奏鲜明果断,手指有力地击打在琴键上,他会坚持不息地和剧情斗争下去。

弹奏的姿态终于变得潇洒起来,身上自信的光芒,任何人都难以忽视。无关灯光,他本人就是舞台上唯一的发光体,自信坚定的力量,从琴声中流泻出来,感染着每一个听众。

最后一段,主和弦坚定有力,楚霖游刃有余地回答了自己:

我可以改变命运吗?

可以。

将近五分钟的琴声,在此刻戛然而止。

全场寂静,无人不为之动容,有的练习生想到自己的经历,甚至微微抬起头,不想让泪水从眼里落下来晕湿妆容。

太震撼了!

一场完美的表演,不是音没有弹错,而是弹奏时的心境和状态太过难得,但楚霖这一场,情绪之饱满、艺术表达之高超可以称作是完美了,而且是任何人再难复制的,也许楚霖自己也不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