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63 章 居二者(2 / 2)

加入书签

朝中大臣们想法各异,他们都想要影响刘邦,都觉得自己或许能够影响刘邦。

萧何长一叹,为臣不易,为君亦不易。罢了罢了,他不管将来是什么样的结局,如今也只想继续让天下安定,让大汉安定。

倒是曹参听着汉初三杰们,心里未必不会想,可能,大概,应该会提到他的对吧。但也有太多不确定,他虽也算是功臣,比之韩信、张良甚至是萧何,总有些差距。

真正从沈悠的嘴里听到自己的名字,曹参不禁露出笑容。

【曹参,生年不详,字敬伯,史称曹相国。早年的曹参为秦沛县狱掾,随刘邦起兵反秦,为中涓,后在推翻秦王朝、楚汉战争以及汉初平定异姓王侯的战役中屡建战功,历任假左丞相、左丞相等职。军功,刘邦建国之后,君臣皆言:“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细数曹参的功绩:总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

真行!谁人听着曹参的功绩不竖起大拇指。

对于实打实的功劳,若非黑心肠的人,谁对人不是心存敬意?

曹参自己听着沈悠说起自己的功绩,都不太好意思了呢。其实他也没有多厉害,就是跟着刘邦南征北战,打的仗多了!打得仗多了,但凡只要他不是贪生怕死,肯定得往前去,立的功稍微有点数据。

【听着曹参所立战功,谁能想到他一个狱吏能够有此成就,更能辅佐刘邦开创大汉,成为大汉朝的第二任相国,名垂青史。自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后,吏和官相互之间有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说句不好听的话,自那以后当官的从来就不把小吏放在眼里,更不认为他们值得自己多看上一眼。而小吏想要为官,却被人牢牢的钉在吏上面。后世有无数的小吏佩服向往着成为萧何和曹参,他们都想能够改变命运,然而他们没能

() 像同曹参和萧何一般跟着刘邦打下天下,改变人生。他们一日为吏,永远不可能成为官。】()

?想看行而不辍的《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历史直播]》吗?请记住[]的域名[(()

小吏,狱吏,都没有关系,秦始皇处,只须确定他们如沈悠所言,有才有能。

【其实不管是萧何或者曹参,他们的起点相对来说都比刘邦高。两人虽是小吏,却是声名在外,反倒是刘邦,不过一个小小的亭长,本是他们的下属,更算是地痞无赖,结果他们却从来没有看不起刘邦,反而一心支持刘邦创下大业。萧何管后勤,曹参是自从刘邦起义以来,以中涓的身份跟随刘邦左右。曹参率军进击胡陵、方与,攻打秦朝郡监的军队,大破敌兵。向东又拿下薛县,在薛县外城的西面进击泗水郡郡守的军队。然后又攻打胡陵,夺下胡陵。】

【可以说,早期刘邦手下的猛将,曹参当列其中。曹参打过的战役,前面已经细数过了。其实曹参也曾追随过韩信,毕竟刘邦拜韩信为兵马大将军,执掌他的所有兵马,曹参就像奉刘邦为主一样,对于韩信调令也一直听从。有时候看着曹参的记载我都在想,他怎么能那么稳?】

【刘邦也就算了,毕竟曹参和萧何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了就他们的能力,很难支棱起义军,人心不拢,那就坏事了。但他追随刘邦南征北战多年,又能在韩信之下接受韩信的调令,太史公的字里行间,竟然没有记载他有不适或半点不愿之心。难怪如此人物能够稳稳当当到老。】

曹参被问及时,只想说,既各知彼此所长及所短,他干嘛要跟人争?

他是擅长打仗不假,若论调兵谴将,总揽大局,毕竟有些差距,他自知不如韩信,也就乖乖的听从调令,把仗打好。

天下若是落在刘邦手里了,他们一道追随刘邦的人也才能好对吧!

曹参觉得,他不过是有着正常的思维,知道怎么做才算是对大家都好,不至于让人惊奇吧!

秦始皇听着沈悠的话,眯起了眼睛,曹参此人怎么说,让他感觉能力是有,文武都成。但比之萧何不及,亦不及于张良和韩信。只要不跟他们这等出众的人一比,曹参算得上有用之才。

人可用就行,天底下能有诸多的天才吗?

刘邦能碰上那么三个已然是造化,曹参相比他们差一点,比之寻常人也是好得多的,照旧让人羡慕得很!!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