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挖坑得积极(2 / 2)
【二凤或许对兄弟还有一丝信任,总想着一母同胞,他们岂能兄弟相残。他想得好,身边的人却早就做了最坏的打算,这也是二凤能死里逃生的原因。】
【而确定兄弟之情也不能阻止他们相互之间对于皇位的势在必得,李世民也就明白了,他们兄弟之间只能你死我活。魏徵在这期间究竟给李建成出了多少主意让李建成如何永绝后患不知。李世民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果断要人的性命。】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魏徵被擒,李世民一开始是问罪,问的正是魏徵为何要挑拨他们兄弟感情,更出主意让李建成杀他。魏徵直言不讳,但凡李建成听了他的话,就不会落得一个被李世民所杀的下场。】
【诚然,魏徵出的主意极不利于李世民,甚至是要李世民的命,但站在魏徵的角度,他忠心耿耿为李建成谋划出主意,无非是要助李建成成就大业,魏徵可有失职不忠之处?既然是没有的,那又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尽责而杀了他呢?李世民不杀魏徵是爱才,未偿没有借魏徵以安自家死去的兄长旧部之心。】
【虽说太子李建成没在战场上打过几回仗,但因为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多年掌管内政,辅助于李渊定天下,在他的手下,人才如李世民身边那么多是没有,却不代表没有忠于他的人。李建成已死,天下安定也就成了李世民最先考虑的问题。】
【没有了名正言顺的太子,眼下的大唐,将来的大唐,都将是李世民的。从前发生的种种,无论是开心或者不开心的,都显得无关紧要。这就是作为一个帝王该有的胸襟气度和见识。】
秦始皇对此认同的点头。不错,天下都将是他的,不就是一个立场不同,却也是忠心为主谋划的臣子而已,在其位则谋其政,理所当然。杀那么一个人能泄愤吗?
真正做主的人李世民都杀了,一个魏徵留着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又何必再赶尽杀绝?
与其杀了徒增憎恨,倒不如把人留下来,若是魏徵能像对待李建成那样忠于李世民,李世民完全可以用之。反之,这样的人依然顾念旧主,无家国天下,不能审时度势,就怪不得李世民手下无情。
给了魏徵机会后,因为魏徵不忠或做出有损于国之大事的李世民,天下谁人能够再道李世民的不是?
嗯,秦始皇一下子就想通其中的关键,很是以为李世民饶过魏徵一事,干得相当漂亮。
刘邦眼睛亮闪闪,李世民这胸襟是有的。正主都死了,一个只剩了嘴皮的人,杀了他,不过是让天下多了一个死人罢了,留他活着,却是一颗上佳收拢人心的好棋子,就得要魏徵活着。
杨坚听着,不得不感慨年轻的李世民却已经懂得权衡利弊,为此早早做出了最利于自己,也利于大唐的选择。大唐,怪不得能在李世民的手里绽放出无人能比的光芒。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很快擢升魏徵为谏言大夫,随后命魏徵前往河北安抚李建
成、李元吉的旧部,并且许魏徵便宜行事之权。咱们的二凤,实在是让人不服都不行!便宜行事之权,这字面上的意思够清楚了
,这可是对一个刚刚归附的旧臣。魏徵跟了那么多的人,有哪一个有二凤的胸襟气度,还能大大方方给他便宜行事之权?这能不让魏徵对他死心塌地?】
魏徵!!!最终重重点头,没错,李世民能不杀他,又对他委以重任,他确实是从那一刻开始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心下更是打定主意,从今往后一定要辅佐李世民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驭下之道,李世民用得炉火纯青。
【感激的魏徵理所当然得好好表现,无论让他前往安抚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是李世民试探之意,又或是李世民想见识他的本事,魏徵都知道,他要在新的大唐里立足,就必须做出成绩来。而这一路前往河北,到磁州的时候,恰好碰到押送李建成这位隐太子的东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的囚车前往长安。】
【看到这些人,魏徵和副使李桐客说:“我们动身前刚得到诏命,前东宫、齐王府的旧人都一律赦免不问其罪。现在又把李思行等押送京师。如此行径,天下人怎么能相信大唐下达的诏令?自然,我们奉命前往安抚山东,又怎么能让山东的人相信我们安抚之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为了国家大利,哪怕最后朝廷问责,也应该要放了李思行他们。况且,朝廷许我们便宜行事之权,这是对我们以国士相待,我们岂能不以国士相报?"魏徵者,知轻重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