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魏徵(2 / 2)
【后世皆知的房谋杜断讲完了,接下来我们就讲魏徵吧。被唐太/宗李世民比作一面镜子的魏徵,可以说,贞观之治能那样的辉煌璀璨,魏徵厥功至伟。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在无数场合公开说过,跟他打天下的功臣是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人,和他治理天下,造就天下大治之局面的人是魏徵。因此,在魏徵死后,贞观之治的夺目光华也在渐渐黯淡下来。】
嘶!没有想到,打天下和治天下的人都有区分。秦始皇先前在听李世民的视频时就记下魏徵这个名字,知道那是一个直言进谏的人,但没有想到这个人的份量之重,听着竟然不在房谋杜断之下,甚至在天下大治这份功劳里,魏徵居于首功。
好,秦始皇正想好好听一听,到底这魏徵有什么本事,能得到这高的评价。
哪怕是魏徵自己也断然没有想到,他竟然得到李世民这个帝王如此高的评价。
刚刚接受自己不能在李建成手下一展抱负,反倒是要在他三番四次提醒李建成要杀的李世民手里大展拳脚的魏徵,看着随着平阳公主出面,李渊不想退位,却也不得不退位的局面,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魏徵便抬起了头,看向那刚刚登基为帝的李世民。
李世民同样也看着魏徵,他相
信天幕,相信天幕绝不会信口雌黄,魏徵此人,那一个李世民能够重用,他也一定会用。他要创造一个更强大的大唐盛世。
【魏徵,字玄成,北周大象二年生。自少孤苦贫寒的魏徵虽活得艰难,却有大志向。早年不事生业,出家成为道士。他喜好读书,涉猎广泛,眼见天下将要大乱,尤其属意纵横之说。年少贫苦的生活,甚至是多年的艰苦磨难,都让魏徵体会到生活不易。了解基层之苦,更是亲自经历过,也为日后的魏徵处处以百姓为重的谏言奠定基础。】
【大业十三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九月,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起义首领李密,期间元宝藏写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经手这些奏疏,也就发现了魏徵很有才干,因此召魏徵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李密的征召让魏徵以为遇上了明主,立刻给李密献上了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李密看了觉得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根本没有要用的意思。】
【魏徵也不傻,李密这样完全没有用他的意思,赞着他的计策好却束之高阁,他哪里还会不明白。可是魏徵还是想做最后努力。眼见天下大乱,各地起义不断,瓦岗势头不错,只要好好运作,未必不能夺得天下。不错,魏徵是极有野心的人。】
【大业十四年,李密与占据洛阳的王世充几次交手,王世充皆败于李密,这个时候,魏徵却对李密的长史郑题提醒说: “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但兵将也死伤不少,瓦岗又没有府库,将士们取得战功得不到赏赐。还不如深沟高垒,占据险要,与敌人相持,待到敌人粮尽而退时,率军追击,这才是取胜之道。洛阳没有粮食,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会与我军决战,这时我们却不跟他们打。”】
【魏徵想出的这么一个主意好吗?必须是好的,这主意李世民不就用来对付窦建德了?而且是一用一个准。可是架不住李密没有眼光,他手下的人也是一般无二,听着魏徵的主意,郑颈很是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老生常谈。】
好主意成了老生常谈?正所谓计不在老,有用就好!
这李密脑子是不是浆糊做的,收了那么一个糊涂长史,连好坏都不懂?还敢嫌弃人家计老?自来的兵法谁不是翻来覆去的用,说来说去也不过是那么些计,还能玩出花儿来?
两军对阵,本就是拼的勇气,后方,还有谁的脑子好使。怎么的,好主意不听,那不是自寻死路?
长脑子的君臣们都对
李密手下的人嗤之以鼻,同时也认定李密必不可能有什么大发展。
【这可把魏徵气得不轻,反驳道:“这是奇谋深策,怎么是老生常谈呢?”最终魏徵也是看明白了,他的主意再好,这些人听不进去,他又能如何?最终只能拂袖而去。由此也就可以看出,李密这一伙人,哪怕如今看着形势大好,终是难成大事。】
【不久,王世充果然大败李密等部,正好这个时候大唐建国,李密领着人归顺大唐。不过虽然李密是归顺了大唐,架不住他的地盘现在不在他手里,而是由李密的部将徐世動占据着。李密归顺大唐,徐世動一时也不知道怎么才好,毕竟这地盘不少,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大唐对于徐世動作为李密的部下,实际占着那么多的地盘,要说没有一点想法定是骗人的。魏徵看出了,当即毛遂自荐,请求前往安抚劝归徐世動。】
【大唐方面怎么可能不答应,立刻授其为秘书孙,赶赴黎阳。魏徵既毛遂自荐,也是想要在大唐那儿表现一二的,在赶路的时候,魏徵作诗一首名《述怀》又作《出关》,是魏徵的代表作,从此诗也可以看出,魏徵对归入大唐是怀揣希望,认为自己可以大有作为。】
【请大家欣赏一下《出关》: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正是怀揣希望,魏徵立刻与徐世動去信,属意纵横之说的魏徵,没有意外的说服徐世動归顺了。当魏徵志得意满的准备给大唐报喜时,不想却被人一锅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