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3页(1 / 2)

加入书签

毕竟这里是后世元朝的中都,自然比普通的城镇规模要大得多。

不过这一次,沈墨对这一座城池里面的蒙古人却没有丝毫报复或者虐待的意愿,他只是将大批的蒙古牧人撵走,赶向了蒙古草原。

当然了,太师国王孛鲁和他老爹两辈子人积攒下来的海量财富,这次是全归了沈墨了。

在这其中,其实最珍贵的数百万匹优质的战马。这些蒙古马最适合草原上的环境,在蒙古人的散养方式下保存着原始的野性和强悍的身体素质。对于沈墨向北方用兵的转运输送,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

同时,沈墨的部队由于采用精兵政策,实际上是无需这么多战马的。所以其中的绝大多数战马都会变成沈墨治下百姓的生产工具。

用马匹来耕田实际上比牛耕要快得多,蒙古马耐粗饲的特点也使得一般农户都可以使用它。当然这种马耕是很挑地方的,在江南的水田里绝对不能用。

但是沈墨占据的临洮路和陕西一带,还有山东和中原河北一带的北方广袤地区,却正好是马耕的最好场所。而且沈墨在地方上的老兵和民兵,在平时可以用马匹耕种,作战时也可以立即骑上马作战。

更何况在东瀛境内,各个大名在总领事余让的挑动向下,正相互抡着王八拳打得不亦乐乎。余让的军火生意也因此做得如火如荼。

这些战马,在通州军中用它来冲锋陷阵有点勉强。但是在东瀛大名军队的眼里,那就可是极其雄壮的高头大马了!

这一下大批的战马使得百姓有了畜力使用,还可以出口卖钱,沈墨自然是高兴得不要不要的。

与此同时在桓州城内,还有一些被铁木真征服的其他蒙古部族的奴隶,也是草原上的民族。他们也一块被沈墨释放,将他们北逐而去。

至于除了蒙古族以外,汉族百姓剩下的数量虽然不多,但还是被沈墨聚集起来迁往了内陆。

因为这桓州被蒙古人统治了二十年之久,谁都难保这里的汉族百姓中,没有蒙古政权的死硬支持者。

所以沈墨为了避免这处军事要地被渗透,他索性将桓州城里不多的百姓全都用各种方法北驱或者南迁,使得桓州变成了一座空城。

之后的沈墨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将整座桓州城拆毁,并在此地的滦河边上修建一座大型军事要塞。

……

滦河在桓州上游的这一段,被当地人称作闪电河,所以沈墨也顺理成章的将这座要塞命名为雷霆要塞。

这个计划沈墨已经绸缪许久了,所以当他来到这里时,这座要塞的修建工作已经开始进入了实质阶段。

在闪电河的这一段水量丰富,在春夏秋三季全都可以供渡船航行。不过由于它地处燕山山脉以北,所以它在冬季是处于封冻状态的。那时候想开船过来,就需要破冰船在河上开路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