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子监开组会 第114节(1 / 2)
虞国公府来探消息的人挥着手臂挤进人堆:“让让,让让!我是虞国公府的人,让我看看!”
他本以为他家郡主头一次这样参加考试能勉强榜上有名就已是极为不错的,能有个同进士出身便已是极为不得了的。但郡主竟然在会试里取得了第二名!
这下若是进了殿试,怕不是真的就是榜眼,若是表现出色,甚至连状元也有可能。
“啊!”虞国公府的下人惊叫一声,立时跑着冲回虞国公府去。
众人看着虞国公的下人跑开,颇有惋惜:“也不知这洛川郡主到了殿试还能不能保住名头,就算笔头功夫好,放到殿试上也不知怎么跟男子去比……”
洛川郡主的名次只是引起了一时惊动,此时正值放榜,各科榜单上皆有二三百人,林林总总加起来,今年榜上有名的考生比十一年时多了近百人!
在会试中取得前三十名的人会得到殿试的机会。由各部大臣、皇帝亲自策问,排定名次,决出状元、榜眼等。
殿试将在半月后举行,庄良玉作为国子监的祭酒,是要主持、负责殿试的,因而还是要留在翰林院中,没有出入自由。
会试成绩出来后的第二日,在放榜成绩轰动全城之时,又做了一件引起热议的事。
春闱期间,她做了一件大事,她将春闱试题整理成册,然后附上每年进士及第者的文章,一旁加以分析,并将其印制成书送到各地书斋发行。
她本人称其为《五年科举,三年模拟》,虽被诸多文人痛批此举有碍科举考试的制度,是投机取巧,是旁门左道,是有辱读书人风骨的歪门邪术。
但庄良玉本人不痛不痒,虽说有钻营科举之嫌,但到底现在的考试也好、官员选拔也罢都不够公开透明,若是平头百姓没有助力,想进入这个国家的权力体系中心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
春闱的三日,庄良玉一直在翰林院之中,她作为参与出题的人员被严格限制了行动范围。
荣亲王作为负责人,也被留在翰林院中老老实实等待考试结束。
庄良玉被好吃好喝伺候着,难得不用操心乱七八糟的事情,每天睡到日上三竿,要到午饭时候夏荷来叫她才肯起。
而荣亲王竟然真的可以厚着脸皮来蹭吃蹭喝。
庄良玉盘算了一下荣亲王的年纪,发现这人的年纪都快接近自己的两倍了。约莫他孩子的年纪都跟她相差不多,现在竟然能腆着脸来她这里蹭饭。
这三日里,荣亲王分毫不提科举之事,也不提朝中之事。只提吃喝玩乐,仿佛他是个跟叶瞳龄一样的纨绔子弟般。
庄良玉心情好的时候就附和两声,心情一般的时候便闷在屋里睡觉,偶尔看看书,写写教案,自得其乐。
丝毫没有兴趣掺和进这些争权夺利的事情之中。
更重要的是,她决定写本科举习题集,搞一个大雍朝版的《五年科举,三年模拟》,给普通读书人一个开眼的机会。
在这个车马不通的年代里,信息差是足以致命的。
……
在收到自己名排第二的消息后,洛川郡主的第一反应便是告诉庄良玉这个消息。
可她不在国子监,也不在忠国公府,最后只能隔着翰林院厚重的朱漆大门说道:“庄良玉,我是第二名。下次,我会是第一名。”
洛川郡主来时,庄良玉正在院子里晒太阳,躺在躺椅上,摇着团扇,好不恣意。
听到洛川郡主的声音,只是轻轻笑了笑,举起扇子,看到温热的阳光透过丝绢映在脸上。
她希望,挡在诸多女子面前的那堵厚重的墙,也可以像丝绢一样透过阳光。
……
半月后,顺德十三年,三月初一。
殿试如期举行,三十名学子入雍和宫城,登太仪大殿。
在金銮殿上一决高下。
三月初二,放殿试榜。
状元,叶同曦。
榜眼,于海瑶。
探花……
此名单公布,顷刻间点燃朝野。
登门贺喜之人几乎要踏平虞国公府的门槛。
也几乎要踏平了忠国公府的门槛,洛川郡主于海瑶与叶同曦皆为西都城国子监学子,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都是庄良玉手拿把掐盯着学习,如今这样的成绩,怎能不说傲人?
不仅如此,进士及第共三十人,其中多一半都来自国子监,而这多一半中,还有多一半是来自下三学。完全打破了之前被世家子弟垄断的局面。
探花是江浙一带的人,第四、第五分别都是国子监中平民出身的下三学子弟,第六来自岭南道,在出榜当日特地到忠国公府道谢。
一时之间,庄良玉的名声比刚刚成为状元的叶同曦还要炙手可热。多的是要参加下一次十五年科举的官员子弟们上门递拜帖,想要得到指点。
萧老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对萧老爷说:“你瞧人家良玉丫头,现在门生无数,可要比你还风光些。”
萧老爷苦哈哈点头,应和自家老母两声,又要忙着去解决国库的事情。虽说去年年底,萧钦竹到东南沿海剿匪缴获颇丰,江家作为皇商和各地行会领袖也进献不少,但说到底也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是以从年前到现在一直忙得焦头烂额,怕是连鹿鸣宴都没时间参加。
思及此,萧老爷眼中一亮,福至心灵:“母亲,不若就让二娘子替儿子去鹿鸣宴把把关,给户部也挑些好苗子来。”
萧老夫人:“……”
老夫人默不作声地移开视线,道:“要说,你自己跟良玉丫头说去。”
萧老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