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页(2 / 2)

加入书签

近来无甚大事。

朝会如往常一样平平。

不过这回,宓葳蕤名正言顺地坐在国师之位。

国师特有的交椅放置在御座左侧之下,却并未正对阶下百官,为的是避开百官跪拜,且若非必要,国师不参与朝会。

是以大多时候,国师的存在看似更像个摆设。

但久居朝堂的老臣都知晓,国师若是开口,便不会无的放矢。

惠仁帝问了些无关紧要的事,末了,道:“可还有本奏来。”

阶下无人出列。

惠仁帝看了看,正打算退朝,便见宓葳蕤站起身。

“臣有事要奏。”

宓葳蕤此举,让朝堂的气氛骤然绷紧。

不少老臣想到了几年前的昆城地动。

彼时前任国师窦章一开口便一语成谶,如今继承衣钵的宓葳蕤能力更甚,莫不是又有什么灾祸将至。

惠仁帝坐直了身子,示意宓葳蕤说下去。

“今年春夏阴雨连绵,及至秋日,才转为晴好。”

“臣彼时虽觉不妥,但居于宫中,鞭长莫及。直至此次秋收祭行至戎城,发觉阴晦之气并未完全散去,才知久雨到底是影响了城中生机。”

“阴晦之气,那是何物?”惠仁帝追问。

“乃是雨水中的杂质。”宓葳蕤直言道,“此物落雨便有,一两场雨造不成什么大碍,天地间往复循环的生机便可化解。然而,今年却不同以往,雨水不停,晦气聚积过甚,压制了生机。”

“臣虽已借着秋收祭除去了晦气,却无法挽回田间收成。”

“是以臣奏请皇上减免戎城等几处府郡今年的赋税,以保边关诸城百姓安稳过冬。”

阶下百官一时间议论纷纷。

有昆城地动在前,倒是无人质疑宓葳蕤所言。

然减免赋税可是大事。

可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便能定下的。

惠仁帝想起此前王培传来的密信,信中说宓葳蕤想出城看看,未免节外生枝,便用皇命将请求驳了回去。

原是如此么。

“朕听国师的意思,似乎只需减免靠近边关那几座府郡的赋税?”惠仁帝说出心中疑问。

宓葳蕤看向御座之上的惠仁帝,“如皇上所言。”

“这是为何?”

“靠近京城的府郡有龙气庇护,生机压制不住晦气时,龙气也能将其驱散,而边关的几座府郡,因着与京城相隔千里,龙气有所不及,是以受晦气的影响便大了些。”

这道理浅显易懂。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