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3节(2 / 2)

加入书签

一想到这儿,胤祚迈着沉重的小短腿,走到辛苦忍笑的康熙身边,抬手拍拍他的大腿,“辛苦了。”

康熙:???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总觉得这小子是在同情他。

而他一点都不想知道这小子是在同情他什么,反正就胤祚那奇葩的脑回路,真要问出来,受伤的还是自己。

未免在那么多人面前掉面子,康熙换了个安全点的话题:“陆太医,胤祚这两天修养身体,过两天再带你女儿进宫。到时就直接来御书房吧,朕和太子也听听这小子究竟打算怎么做。”

皇上都开了金口,陆太医哪能拒绝?

何况六阿哥承诺了实验室和诸多方便,条件丰厚到他都眼馋起来了,怎么会不愿意为女儿争取呢?

陆太医:“微臣遵旨。”

可惜他不能去皇庄,不对,女儿还不是能够远离爹娘的年纪,那他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偶尔,不,频繁地去皇庄看一看?机智如我!

陆太医忽然而来的欣喜,令姚太医为之侧目,稍稍一想,就明白陆太医在想什么。

……原来这才是孩子的正确使用方式吗?学会了。

太皇太后来得晚,并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闻言有时候好奇:“小六又想出什么来了?怎么把陆太医的女儿也牵扯进来?”

老太太心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会是为了躲避乌日娜吧?

术仑和乌日娜是用探望太皇太后的理由进京的,昨天初次进京,还需要休整和安顿,今天下午就会进宫。

可乌日娜到底是冲着谁来的,宫里没有一个蠢人,只要这时候再拉一个小女孩出来,哪怕是稍微挡一挡,胤祚也能轻松一些。

只是小六的性子好,向来不会随意把无辜之人牵扯进来,这就让太皇太后有些搞不懂了。

很快就听康熙半是无奈半是炫耀地道:“这小子听说陆太医的女儿两岁半就会看医书辨别药材,起了惜才之心,想把她培养成才,将来再教书育人,为大清与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女大夫,增加男大夫的危机感,推动医学行业的内卷,促进大清与后世医学的繁荣。”

胤祚那叫一个震惊。

他以为自己画饼的能力已经算不错了,每次勾搭目标人物时还能连带一个,没想到老父亲才是真绝色。

明明是差不多意思的话,他只能惠及个别人群,被老父亲这么一说,瞬间拔高高度与深度,让他成为一个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关键人物。

搞得他这么厚脸皮的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毕竟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自己在医学领域上到底有几斤几两吗?这下可得认认真真回想了。

太皇太后听着听着就笑了。

不是因为康熙过于夸张的话,而是因为她知道这话虽然有些艺术加工,说得十分好听,却也是事实,胤祚更是一向说得出做得到。

“怎么想到培养女大夫?”这是太皇太后身为女性,都不曾涉及过的领域,“你可知一般人学医不容易,女子学医就更不容易?”

胤祚哪能不知道呢?

前世很多人都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足可见当医学生有多么苦逼。

一个是因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闹事件的频繁,另一个就是因为工作量和期望收入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医人员的连年下降,医疗资源越发紧张。

胤祚的脸色很是沉重,说出来的话更是沉重:“要想成为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毁掉一个大夫,却再简单不过。”

前世是用刀,用闹,用无处不在的舆论,而在大清,官宦阶级的一个念头,就能毁掉一个大夫的前途或生命,乃至于祸及家人、家族。

姚太医和陆太医没想到六阿哥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清醒现实的认知,为皇家有这样的阿哥感到惊喜,也为其他大夫感到庆幸。

起码在六阿哥受宠、在世的几十年间,很多人看在他的面子上,大夫们会得到相当的重视和礼遇,日子会好过许多。

胤祚继续道:“世人对女子多有误解,认为她们就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我偏不。”

“女子比男子差在哪儿?是乌库妈妈对大清做出的贡献不够多,还是后宫的嫔妃公主们打理的生意赚的钱不够多?女子照样能顶半边天!”

康熙和太子不是第一次听到胤祚发出这样的言论,早就习惯了。

第一次听的姚太医和陆太医颇为震动,他们不由想起打理家中、生儿育女、操持家业的妻子,太医的俸禄远远不够一家人吃好穿好,更不要说六阿哥前前后后拿出那么多令人心动的好东西。

若是没有妻子打理生意、贴补家用,自己怕是不能如此全心投入研究医术吧?

太皇太后和苏茉儿眼神微闪,“女子能顶半边天”的话一直在心中回荡,激起一阵阵涟漪。

“大清正是高速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都缺人,在我这儿,只要有能力,我才不管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幼。”胤祚气愤地挥着小拳头,“谁敢变成我面前的拦路石,我就让汗阿玛打他!”

所有人:“……”

前面那些话听着还是很有道理,听得人心潮澎湃,最后那一句多多少少显出孩子心性。

到底才四岁,再怎么聪慧,依然受限于年纪与阅历。

不过,似乎正因为他的阅历不足,使他看待世间万物的角度都与人不同,常常能说出一些惊人之语。

康熙幽幽地道:“朕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你只是想找借口打他们屁股而已。”

胤祚的身形微微一僵,转而笑开,“怎么会呢?我是那么幼稚的人吗?”

康熙点头:“你是。”

太子:“……”

太皇太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