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页(1 / 2)

加入书签

何况魏如璎羽翼渐成,所缺者无非是文臣中的声望。可皇帝在上辛苦经营多年,提拔了不知多少见风使舵心思灵活的人,这些人转进如风,投到魏如璎那边替他摇旗呐喊的也多得是。

无非是争权夺利罢了,魏如璎年轻,未来长远,又有嵇沄在内支持,回京后门庭若市,不出三两月,便到了皇帝坐都坐不住的地步。

嵇沄一向觉得,垃圾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就比如皇帝提拔的这些能臣,他们未必无能,但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人身安全,迎合上意又有什么错?皇帝若真能说到做到,只想勤政爱民,这些臣子就算做不到百分之百大公无私,百分之八十到六十还是可以的,搭配上严格的监察制度,适度的官员福利,未必不能改造好了让他们重新做人。

奈何皇帝自己本身就立身不正,行事风格总是那么猥琐,大臣自然无需在廉洁奉公这方面努力贡献,也完全可以让他满意。

坐不住的皇帝越发觉得五皇子没用,对他的嫌弃也溢于言表,频频敲打,又屡屡当着重臣和魏如璎的面夸赞十五十六两个皇子类朕,聪颖云云。可惜这时候为他们造势实在是迟了,就连皇帝自己脸上也带着挥之不去的担忧和阴沉,觉得自己大势已去。

两个小的年轻,五皇子也拦不住魏如璎,现在强立太子,不管是谁,怕是马上就要遭受魏如璎的反噬,而如果立魏如璎,皇帝又万分不愿。

更危险的是,这回凯旋后,魏如璎一改从前的低调无声,开始频频在政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又将五皇子对比得宛如废人,不仅接连收拾好了五皇子造成的烂摊子,甚至还开始锐意进取。

仅仅几个月,魏如璎提议主导下的几个变动就让朝野上下焕然一新,不仅士林好评如潮,就是皇帝也因此失去了好几个培养许久的心腹。

当爹的权谋斗不过儿子,气势强不过儿子,眼看着自己日薄西山逐渐昏沉,而魏如璎却有了嵇沄相助如虎添翼,对自己步步紧逼,心中的不平就逐渐导致了疯狂。

自从登基后享尽了人间富贵,皇帝的心也就逐渐理所当然了起来。他当皇帝本就是为了权势地位,勤政爱民不过是一种手段,当了皇帝之后听不到下面疾苦之声,何况再穷不能穷皇帝,再苦不能苦陛下,习惯了之后他便很容易觉得,反正民众千百年来都是苦的,怎么做也无法改变,又何必放在心上?

何况他享受了这么久,也并未导致什么恶果,享受也始终没有断绝啊。

箕子劝谏商纣王,从一双象牙筷能看到整个国家的倾覆,皇帝却坚持认为只要自己生活质量未曾下跌,也就是没有造成什么后果。直到乞活军揭竿而起,席卷一半国土,皇帝也没有任何实感,直到北戎大举南侵,索要巨额财物,他也认为反正轮不到自己掏钱,因此并不觉得答应有什么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