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2 / 2)
这形势变化快到让谢有文都有点回不过神来,告诉周温:“容我想想。”
周温说:“那我先在陈郡郡城和各县招兵了。”
谢有文的额头突突直跳,真想骂娘。可他要是不同意,赖瑾能打得他同意。他只得点点头,然后叫管家送走了周温,又去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叫来,问他们愿不愿去镇边大军。
谢驯和谢驷都很乐意。
大盛朝的东边和西边都开打了,正是出豪杰建功立业之时,他俩才不想窝在家。谢驯想到在青山郡受的折辱就很气,誓要做出一番功绩,再不叫人小瞧。谢驷作为次子,在继承家业上要矮哥哥一截,就更想自己挣个前程出来。
在他俩看来,赖瑾现在就有十几万大军,这可是国公府级别的兵力,甩出郡侯一大截。他才十三岁就有如此作为,只要这仗打赢,将来保底是个国公。他俩趁着现在刚起事就投过去,将来混成个郡守、将军,不难吧,可比待在这儿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受气强。
谢有文把镇边大军的军纪和晋升制度给了他俩。
他二人拿回去看完后,第二天就去找周温投军。
第74章
大家都懂兵贵神速的道理。
赖瑾在抢时间, 博英郡侯也在抢。
博英郡侯说服沿途郡县,整合兵力、调度粮食都需要时间。
刚入秋的时节,粮食还在地里, 经过一年的消耗, 加上赖瑾一路走一路买,大豪商手里的存粮都没有了,只能抠大豪族的战备囤粮和小豪族手里的粮。前者, 那是战备储粮, 眼看要乱起来,手里没粮会心慌,说动他们在秋粮入库前给粮,跟要杀他们似的难。后者,小豪族倒是愿意卖,但量小又分散, 找他们买粮, 腿都跑断了。
博英郡侯想到秋收在即,自己又留有两万大军防备隔壁梧桐郡的方稷, 不怕他来打, 能够保障秋收不会出事,粮食供得上, 于是动用自己的战备储粮,如此才把调粮的时间节省下来。
他的大军还没动,便把次子、三子都派了出去, 幕僚也派出去,快马加鞭, 赶到各郡去当说客, 如此不用等到前面有了回应才动后兵。
他的大军压境, 又有皇帝诏书在手占着名头上的便宜,还有打下赖瑾分得好处的诱惑。且不论赖瑾拉了多少珍宝去边郡,仅他的粮食就多到可供二十万人吃到明年,他的兵、女工全都肥到要买小推车来运铜钱,可谓是富甲天下,不打对不起自己。
以赖瑾的性子,那么一封诏书过去,非得当场撂翻中郎将不可,只要没有消息出来,立即就能打他。即便赖瑾忍了,中郎将入野沟子县后,去数一数帐篷数量,只要确定镇边大军超过两万人,便能以赖瑾私自扩兵意在造反为由打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