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1 / 2)
第43章 交谈
……这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全国上上下下的博物馆有多少?少说得有四五千家, 里面的藏品不计其数,要一桩桩一件件汇总它们的影像和文字资料,那得做到什么时候去?
“我的意见还是从点到面, ”赵鹏学长说, “明年四月提交作品, 从现在算满打满算半多年,我和高神拼了命也就能搭个有基础功能的平台, 就这还得找人工智能方向的外援, 没办法往大里做。”
“没错,”高涵宇也表示赞同, “数据规模很庞大,图像处理的问题也不容易解决, 到明年四月能把A市博物馆搬到线上就已经接近极限了。”
“这种涉及全国的系统性工作肯定也不是我们一个团队能做完的, ”商科的陈欣宁学姐接了口, “现在申报方面学校的创院已经给了我们重点项目扶持,之后我会再申省市级和国家级的资助,只要项目在挑战杯里拿下一个好名次, 就一定会有官方来谈合作, 到时候都好办了。”
“工作量确实是很大, 之前我跟肖老师也盘过,要校对整合的文献资料非常庞杂,”孙卓的眉头皱了起来, “可是只做一个馆就有一些问题解决不了, 在专业评估方面会打折扣的。”
“可能还是项目定位的问题, ”肖至想了想, 措辞很谨慎, “如果我们的方向只是做线上博物馆, 那么单做一个馆是没问题的;但是从学术上讲,更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打破馆藏壁垒,在文物藏品和典籍资料之间建立联系。”
“就是这个意思,”孙卓打了个响指,“比如我在A馆看到一件汴京官窑瓷,同一窑址出土的文物还可能出现在另一个城市的B馆、C馆,那么从事专业研究的人肯定需要在平台上获得相关的信息,然后直接跳转过去查阅那件藏品的资料——这个意义是远大于只做一个线上博物馆的。”
话一说完赵鹏和高涵宇都陷入了沉思,大概也在思考这个新提出的问题。
“我不懂技术也不懂专业,就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讲吧,”陈欣宁补充,“线上博物馆这个定位本身的发展潜力确实有限,现在数字化是一个大趋势,之后各个博物馆肯定都会自己着手搞平台,那么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难道就是给他们写程序做样板?”
“打通壁垒的意义肯定是更重大的,而且也更容易吸引普通用户,”陈欣宁继续分析,“这个就更需要依托跨馆的结构。”
“你们文科生的嘴真是骗人的鬼,”赵鹏已经抱头了,“我反正就是个打杂的,技术上还得靠高神,高神说行就行。”
停一下,又叫苦:“不过就算我们行、你们真能行吗?就算mvp版本里只做两个馆,这个文献量也得吓死人吧——肖老师和卓哥,你们都不打算睡觉了?”
“那肯定得找人一起干啊,”孙卓摸摸自己所剩无几的头发,努力捍卫博士生的尊严,“我又拉了两个师门里的学弟,就拼一拼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