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6页(1 / 2)

加入书签

叛军们懒得动手,就扔给活下来的百姓。

赵临给他们当苦力。

年纪虽小,但肯干活,也不喊苦,只求换一点粮食填肚子。

有人可怜两个小孩儿,舍一点口粮给他们,反正人小胃口也小,吃不了几口。

七岁的赵临就靠着那点儿孩童力气,养活了自己和妹妹,也在等父亲的消息。

他知道父亲打了胜仗。

他知道父亲要回来收复城池了。

他却突然听说,叛军里有人怀疑赵挥的一双儿女还留在城中。

在叛军大肆搜查之前,赵临趁着夜色,从城墙脚下的一个只够小孩儿钻出去的狗洞爬出了城,和赵瑰一起躲进了林子里。

等了好几天,喝水解渴,果子果腹。

有一夜遇上到河边饮水的大虫,得亏赵临爬树厉害,背着赵瑰一直爬到树顶。

大虫兴致缺缺,喝了水,看了他们一刻钟,也就走了。

而后,他们等到了大军驻扎。

高高飘扬的旗帜上,写着“赵”字。

他们找着家了。

回忆起当年情景,长公主的眼眶亦有些红。

她彼时虽年幼,但那些艰难的记忆却都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她依旧记得,兄长当时有多么的骄傲。

骄傲他护住了她。

明明,不管她这么个拖累,以兄长的本事,当天就能逃出城,与其他人一起撤离。

没有救出她,也不是什么可以被人指责的事。

可兄长把她背在了肩上,抗在了心里。

她吃不饱,他更饿。

兄长从来没有哪怕一丁点不管她的念头,直到把她带回亲人面前。

边上,永宁侯夫人平复着自己的心境。

她知道长公主提旧事的原因。

想走出祁阳府,他们这些老面孔几乎可以说,没有机会。

能试一试的,只有新面孔。

一如当年他们兄妹能在城里活下来,而没有被抓住做人质,因为谁也不认得他们。

“城里贴画像了吗?”侯夫人问阿蕊。

阿蕊摇头:“还没有画像。”

“二郎媳妇、阿沣、阿鸾,”侯夫人点了点,“他们在祁阳,都是生面孔。”

秦鸳一听,急急道:“我呢我呢?也没人认得我!”

季氏闻言,瞪了女儿一眼。

她已把送遗诏看作自己的使命,大公子武艺出色,大姑娘道法高深,都是有能力之人。

阿鸳呢?

校场上切磋,阿鸳确实不输同龄人,同龄男子都是她的手下败将。

可他们要面对的不是校场,是搏命,一个打十个的时候,阿鸳能做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