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页(2 / 2)
正好了,您让人去请侯夫人来,我让他顺带着讨糕点。”
“你可真是!”皇太后哈哈大笑,亲昵地啐道,“特特讨,丢人;顺带着讨,就不丢人了?人家小孩儿嘴馋,你也嘴馋,御膳房的手艺不够你馋的?”
“御膳房吃得多了,”淑妃娇娇道,“别人家的厨房,没有吃过。”
这理由,充分极了。
不止是吃食,旁的东西,不也都是自家的不新鲜,旁人家的才眼红?
皇太后哭笑不得,伸出手指,虚点着淑妃:“你呀你呀!”
要不说,皇上后宫的嫔妃之中,她就只喜欢淑妃呢?
懂事、省心、会看眼色,这是其一。
另一点是,淑妃很容易懂。
宫里不缺聪明人,但她们想得太多,要得也太多了。
淑妃要的也不少,她的喜好是精致的首饰头面,漂亮的绸缎料子,对她口味的点心菜肴。
赏她的东西,淑妃真心实意觉得欢喜。
那种喜悦太实在了,很能感染人,会让皇太后这个赏出去的人,都跟着高兴起来。
谁不希望给出去的东西,能让对方打心眼里喜欢呢?
哪怕是顺手赏的。
比起其他人的恭谨、奉承,浮于表面的感激,淑妃就真切多了。
夸东西,能夸到实处。
譬如前回给她的宁神香料,淑妃会高高兴兴来说,不止她闻着喜欢,皇上闻了也觉得好。
说话时那小神情、小姿态的,皇太后瞧着都心里暖和。
至于为何会是这么个明事理、又不失孩子气的性情,皇太后想,这与淑妃的出身有关。
乱世艰难。
程皇后也好,顺妃也罢,她们虽也长在乱世,但自家背景不错,吃穿都能体面。
淑妃的娘家很普通,民间孩子一个,幼年必然吃了许多苦。
等大周初建,政局渐渐稳定下来,长辈捡起了课业,考取功名,才算是渐渐摆脱了苦日子。
能吃饱穿暖了,才会有余力让淑妃学这学那,长大后选入宫中。
吃过苦、受过穷的孩子,会格外珍惜物什。
金银是富贵人眼中的阿堵物,却是穷孩子眼中能换来一切的救命物。
想到这些,皇太后看淑妃的目光,越发柔和了许多。
淑妃笑着,与皇太后说些家常。
她的语调不快,一如她渐渐平静下来的心神。
任何的不解、疑惑,都要一露出苗头就摁死,只要摁得快,皇太后信她,就不会仔细琢磨。
一旦苗头长高了,只靠这么三言两语,就挡不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