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6页(2 / 2)

加入书签

“我们大周,老有永宁侯,少有定国公,真是天佑大周!”

“皇上英武圣明。”

太多年了。

已经有太多年,大周不曾取得过这样的大胜了。

让人怎么吹嘘都不为过。

夸赞之语,谁不会说?

说人坏话时需得斟酌、思量,夸人根本不用过脑子,那真是出口成章、滔滔不绝。

夸完这人夸那人,只恨不能吹上天。

黄太师站在殿内,不时与人拱手,在众人对黄逸的夸赞中谦虚着。

笑容堆满了他的眼角眉梢,让原本打不起来精神的老头儿看着都年轻了几岁,但只有黄太师自己清楚,他的心里很沉。

孙儿有出息,孙儿在一场大捷里做了贡献,黄太师定是为他高兴,脸上有光。

若非早朝上不合适,他都想回家去与家里人说一说,一家老小举杯庆贺了。

可让黄太师如鲠在喉的,是皇上的态度。

皇上先前那莫名其妙的动摇与畏惧。

太反常了。

黄太师在官场上混迹几十年,直觉告诉他,皇上的这些情绪背后,一定有故事。

他不能戳破,他要装作不知道,但他绝对不能真的不知道!

假糊涂、真敞亮。

若不然,哪天山崩地动,他却睡得云里雾里,这怎么行?

一面与众臣谦虚,一面,黄太师又悄悄观察皇上。

皇上的面上,看不出任何喜悦。

哪怕是朝臣三呼万岁、天佑大周,皇上的眉头都皱着。

满朝的欢喜,如夏日灿然,而龙椅之上,却是寒冬腊月。

皇上紧紧握着龙椅的扶手,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一刻,他如坠冰窖。

底下夸林繁夸得越多,皇上的心就越冷。

无可抑制的,他想起了很多很多年前。

从赵临登上战场之后,他的胜利传回来,皆是一片沸腾。

驻地的军帐、主城的议事堂、立朝后的金銮殿……

而他赵隶,站在其中,以不同的身份,听着大臣们几乎如出一辙的夸赞。

尤其是建隆三年,朝中被这些夸赞淹没了。

“皇太子用兵如神。”

“皇太子所到之处,举城来降,这是天下对大周的认可,对太子殿下的认可。”

“我大周的太子,骁勇、有人望,真乃幸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