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7(2 / 2)
胡太医在登基大典之后送来一只镶金檀盒,说是周王派人送来的药。
朱高炽头也不回,只说了声“放下吧”,便打发了胡太医离开。
然后他脱下龙袍,换上丧服,拿着那药盒出了寝宫,在经过御花园时,毫不犹豫的将那盒子扔进了荷花池,转身朝灵堂而去。
十二月十九,朱棣的灵柩被葬于早已修建完工的长陵。送葬的队伍绵延十里,上万百姓披麻戴孝,跟随百官之后为朱棣送行。
那一天,北平下了永乐二十二年的第一场雪,北风夹杂着漫天飞舞的纸钱金箔将整座北平城覆盖了个严严实实。
朱高炽站在雪地之中,回过头,看着骡子岭的方向,露出一抹没有人看得懂的笑容。
风雪肆虐,迷了他的眼。恍惚间,他竟然看到朱棣的身影出现在雪地之中,对着自己微笑。
他的身形模样还是三十多年前的样子,一如那一年,他初到明朝,见到他的第一眼。从此情深似海,万劫不复。
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在继位十个月后,突然于乾清宫吐血晕倒。病重昏迷期间,嘴里念念不忘的依旧只有“父皇”二字。
在外巡视的朱瞻基匆忙赶回皇宫,得见父亲最后一面。
胡太医答应朱高炽将他余毒未清的秘密保守下去,只道皇上因为国事劳累过度,且对先皇思念成疾,不肯进药,诸位太医已是回天乏术。
朱瞻基悲痛欲绝,跪倒在龙床边上。
朱高炽看着儿子,只来得及对他说了一句话,便迫不及待的跟上了朱棣的步伐。驾崩之时,年仅四十七岁。
他对朱瞻基说的那句话,是要他遵守对自己的承诺。
而朱瞻基的那个承诺,是朱棣驾崩之时,朱高炽告诉他的。他说,如果有一天,父皇跟随你皇爷爷去了,你一定要将父皇葬在骡子岭合衾谷的地下陵宫之中。
朱瞻基当时很惊讶,问他为什么。
他只说了句让朱瞻基更加不解的话。他说,你皇爷爷在那里等我。
而朱棣,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最为了不起的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先后六次派郑和下西洋,组建了最伟大的船队,一直航行到非洲东海岸,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航海壮举;他五征漠北,修建北京长陵,以自己的生命和灵魂镇守着北方边防,向后世子孙昭示对于北方边境的关注;他将国都从应天迁至北平,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北京紫禁城,疏通了大运河,开展漕运,以保证京畿的供应,使运河成为当时中国最为重要的南北运输大动脉;他在东北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保证了对东北的管理;在西南开设了贵州布政使司,在南部开设了交阯布政使司,保证领土幅员的辽阔;他下令修纂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他确立内阁制度,不仅成为明朝政治体制的重要特点,而且对后来全世界的政治体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利用对宗教的尊崇,修建武当山,铸造永乐大钟,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控制,还派陈诚出使西域,达到真正的万国来朝……
这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放在历史上的其他一位皇帝身上,都足以名传千古,可朱棣全都做到了。他将自己在位的年号定为“永乐”,不是想自己永远快乐,而是希望百姓永远安居乐业。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甚至于清朝时期所谓的康乾盛世,与当时的明朝比起来,都远远不及。
可因为朱棣得位不正,为了巩固皇权杀了不少建文旧臣,加上后来清朝时期对明朝的历史有了很大的改动,所以后来流传下来的历史对朱棣的评价不够客观,也不够公平。其实,他才是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帝王。
万方玉帛风云会,一同山河日月明。
不管怎么样,历史,总会在我们眼前翻过去那一页……
——全书完——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完结……撒花!!希望亲们不会感觉太仓促,离离已经尽力了。此书写了这么久
</p>
</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