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3(2 / 2)

加入书签

皇城之上,百官的山呼响彻云霄。

朱高炽依然站在最前面,稍稍抬头,便可以见到龙椅之上睥睨天下的朱棣。

眼神的交缠,灵魂的碰撞,注定了他们要携手并肩,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光辉的一页。

从那之后,每日早朝后的御书房议事,朱棣必定会让朱高炽参加。遇到难以决策的事件,朱棣也一定会率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跟大臣们商量。偶尔两人的看法也会不一致,也会有所争执,但总会在短时间内默契的找到一个平衡点,将事情圆满解决。

当然,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朱高炽也绝对不会退步。比如关在刑部大牢里的那些建文遗臣。

朱高炽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件事上朱棣那么决绝,每次自己一说到要将他们无罪释放,朱棣就断然拒绝,连让自己再开口的余地都不会留。

有一次朱高炽怒了,对朱棣出言不逊,说他是个不懂仁政的暴君。朱棣笑得咬牙切齿,说:“朕就是。你想当个仁君?等朕死了再说。”

一句话把朱高炽气得差点儿杀父弑君,还没等他缓过气儿来,朱棣又说了:“你想救他们也不是不可以,让朕看看你的诚意吧。”

于是,为了这句话,朱高炽在御书房外跪了三天三夜,朱棣愣是狠心的没有搭理他。到第四天的时候,朝野上下甚至全应天的老百姓都知道太子朱高炽为了救建文遗臣在御书房外长跪不起的事,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街知巷闻。

后来,朱高炽晕了过去,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武英殿的床上。张云舒告诉他,他已经睡了两天。刑部大牢里关押的大臣都放出来了,而且父皇已经查明陈瑛欺上瞒下,残害忠良,下旨今日将他斩首示众,抄家没族。

朱高炽松了口气,他就知道朱棣不是那么无情的人。

张云舒将桌上的汤药端过来,顺便告诉他,那群被释放出来的大臣现在都在武英殿外跪着要见他。

于是朱高炽药也没喝,鞋也没穿,直接掀开被子跳下床,冲出了门去。

再后来,那些被他救出来的建文遗臣大多都成为了他的东宫官员,其中有不少在永乐、洪熙,甚至宣德年间为朝廷做出过重大贡献。

朱高炽走出寝宫,看着那群跪于武英殿之外,对他感激涕零,誓死效忠的大臣,突然明白了朱棣为何要如此坚持。

因为他知道不管自己怎么做,起兵夺位的罪名是坐实了。建文朝的遗臣对他恨之入骨,就算他下旨将他们全部无罪释放,不予追究他们欺君罔上的罪责,那些官员也不会对他心存感激,更不可能为他所用。

但朱高炽不一样,在那些遗臣眼里,他并不是靖难的主角。而这次他冒死在御书房外长跪不起,救他们于水火的事,也让文武百官看到了他不同于朱棣的宽容和仁厚。

虽然说“忠臣不事二主”,但对于这些官员而言,之前那场比死亡更恐怖的牢狱之灾已经足以证明他们对朱允炆的忠诚。而现在,他们的生命是朱高炽冒死救出来的,效忠朱高炽那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这群自诩清高的文人不会连“知恩图报”的道理都不懂。

而朱棣,正式用这种方式达到了自己一箭三雕的目的。

一来是让自己有个堂而皇之的台阶下;二来替朱高炽这个东宫太子铺好前方的道路。现在满朝文武、天下百姓都知道太子的仁德,这对朱棣现在的统治和将来朱高炽的继位都有着绝对的好处。三来,那场惊心动魄的牢狱之灾对这些个硬骨头的文人已经起到了震慑的作用,让他们明白现在的皇帝不再是仁柔软弱的朱允炆,而是雄霸天下的朱棣,他绝对不会放任一帮子只会说话不会做事的文人在他面前耍嘴皮子。刑部大牢只是开胃小菜,如果惹火了他,他是真的不介意将他们全部消灭的。所以,朝堂之上再听不到反对之声。

很多年后,朱棣告诉朱高炽,当皇帝的,对待大臣那就跟哄小孩儿一样,对于爱哭的小孩儿,就不能一味的纵容,你越哄他会哭得越厉害。但你要是狠狠给他一巴掌,他就会知道害怕,以后绝对不会再哭。就算

</p>

</p>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