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2 / 2)
朱允炆发泄得累了,重重跌坐到龙椅之上,面色铁青看着下面的黄子澄齐泰二人,皮笑肉不笑的开口:“怎么?当初不是胸有成竹,说的头头是道,根本没把燕王放在眼里么?现在怎么都哑巴了?”
朱允炆的话黄子澄可不爱听,什么叫当初胸有成竹没把燕王放在眼里?他现在也没把燕王放在眼里。不就是打了几场胜仗,占了几座城池吗?大明天下山河万里,人丁兴旺,军力充沛。在他眼里,朱棣就跟大海里一只小虾似的,掀不起啥大风浪。
于是,某位书呆子太傅眼珠子一转,依然胸有成竹的搬出自己那套自以为是的理论:“皇上息怒,胜败乃兵家常事,燕贼此次只是侥幸获胜,皇上不必为此气伤龙体。依老臣之见,我军失利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兵太少了。之前一直碍于燕贼没有过失,而只派了十万人马驻守北平四周,以防不测。现在既然燕贼已经起兵造反,朝廷就理应派大军镇压,老臣相信天下百姓也不会再说皇上不顾亲情了。”
“派大军镇压?”朱允炆不置可否,转头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齐泰,“齐大人怎么看?”
对于用兵而言,朱允炆还是比较相信齐泰的,毕竟他在兵部任职那么久,就算没上战场打过仗,但没吃过猪肉也该见过猪跑,跟诸位大将学也能学到不少领兵作战的本事才是。
“启奏皇上,微臣认为兵少不是我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果然,齐泰一开口就否定了黄子澄的看法。
朱允炆挑挑眉:“那你倒说说是怎么回事?”
齐泰一恭手,朗声答道:“因为朝廷用人不当,指挥混乱,给了燕贼可乘之机。”
朱允炆点点头:“那齐大人认为朝廷现在该派谁领兵前去镇压?”
齐泰略微思索片刻,再次扬起头,说出心中人选的名字:“长兴侯,耿炳文。”
朱允炆闻言眉头一皱,有些不放心。
耿炳文是明朝开国功臣,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也算得上一员猛将,一辈子打过几百场战役,败绩甚少。更重要的是,他头脑灵活,做事沉稳,对朝廷忠心耿耿,从不居功自傲。这也是他为什么能逃过朱元璋血腥的双手,活到现在的原因之一。
对他的战术功绩,朱允炆是不否认的。但他已经六十五岁高龄,如此长途跋涉的征战,他真的能够胜任吗?
黄子澄见他皱眉,忙出声劝道:“耿老将军虽然年事已高,但斗志犹存,且身经百战。老将出马,相信一定可以马到功成。”
朱允炆想了想,觉得这也有道理,于是点点头,算是同意了黄子澄齐泰的建议。
翌日,朱允炆命朝中最有名气的儒臣方孝孺写了一篇诏令,诏告天下。上面说什么“国家不幸,亲人谋反。朝廷一再忍让,却导致燕王变本加厉,扬起兵祸,让黎民百姓陷入战乱,天地祖宗所不容。事到如今,朝廷只能派大军镇压”云云。篇幅不长,却处处指向朱棣,把朝廷说得极其无辜极其宽宏大量。
虽然不知道这些话百姓相信多少,但朝廷总算是给自己找了个出兵的合理理由。
公元1399年八月初七,长兴侯耿炳文受封“征虏大将军”,率朝廷三十万大军,
</p>
</p>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