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1 / 2)
他妈妈对他讲述的事情倒也不意外,余恪没有直接说,叙述的方式是经典的「朋友」,他捏造了一个和齐泠关系极好的人,相处多年,友谊变质,但是齐泠不接受。
他妈妈没听完就笑着说知道齐泠不接受的原因。
聊过之后余恪才来找齐泠的,因为他理解了一些齐泠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是一个死胡同,需要人来破局。
余恪妈妈在拥有这个称呼之前叫姜时,生物老师,在学校实习第一年被学生表白过的老师。
姜时那会儿都已经和余恪的爸爸领证了,结果当然是拒绝了那个男生,然而因为这个原因,她多少对这个男生也会关注一些。
姜时过了实习以后换了一所学校教书,后来听说那个男生退学了,高考都没有参加,为这事还曾回去看过那位同学。
他状态还挺好的,我过去的时候在写题,说是会复读一年。
我看过他之后心情特别好,你爸那么迟钝的人都看出来了。
我被他一说就在琢磨原因,为什么高兴,然后想明白了,因为我当过他的老师,我曾经有教导他的义务,即使时间很短,而且还说过喜欢我,说明我在他人生中的影响力不小是吧。
余恪听到这里并不知道他这和齐泠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姜时于是主动解释,因为你俩那个朋友之前没有谈过恋爱,他们在这段关系中,齐泠会偏向自己站在教导的这一方,因为关系好,所以要考虑是不是见过得太少一时被蛊惑草率做出的选择。
你觉得他个想法是对的?
没有对错,而是他是这么认为的。
余恪受谈话启发,后来他想得更深刻了些。齐泠是比较早熟的孩子,无人可以依靠,意味着比大多数人更早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得担起做完一件事情后带来的后果。
在感情中同样,他倾向于作为成熟掌控的一方。
余恪超出了他的控制,他们先前的关系还是很好的朋友,齐泠在这样的思维影响下不可能对他不抱有「教导」的义务。
而他感觉自己没教好,因此愧疚,也是对自己的歉疚。
所以余恪现在要让齐泠相信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想,而不是他被蒙蔽,选择他不是因为只能选他,而是这么多人里面,他们遇见了,所有经历都是造成最终结果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致命的想法,「老师」看到「学生」变好会高兴,而厌恶愧疚是因为「学生」在变坏。
说明齐泠认为余恪接近他是在走向堕落。
可明明是新生。
他现在剖析爱意,希望他能够相信。
说你妈妈做什么?明明他们在说的是另一件事。
你相信她喜欢你这件事吗?余恪问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