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1页(1 / 2)

加入书签

“当然,就算纯粹以军事的角度来做计较,如今的形势也很不乐观。双拳难敌四手,魏国虽然暂时保持了中立,但赵国与秦国,这两国中的精锐,,不管是哪一方都不逊色于我们的执戟之士。而且在与和魏国的战争结束之后,我们仍有数座城池没有收回来,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很有可能在我们与他国的战争中成为与突然参战的魏国的桥头堡垒。”

“现在五都之兵已有其三聚在北部长城。西部边境,秦韩联军盘旋也有十数日之久,有支义勇与那宋地的乡兵一道使了些计策,勉强拖延了对方脚步。南线近日不知是从何处多出了万余人来,但恐也不能长久……阿城的部曲,自从阳谷被魏军攻占后,便处在魏军的重围之中,但这样的情况下……”

公主目夷忽然看向距离廷尉张世明两个位子外的一人:“闫楼,你是阿城大夫?”

阿城位在阳谷之东约五十里处,五都之一,是齐国西部有名的军事重镇。闫楼能够参与桓公台议事,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阿城政绩得了齐王田朝的青睐,不过早在魏国有向阳谷进军的苗头之前,闫楼就靠着临淄之中的关系,从阿城调任到临淄来了。

“是,但是……臣下是接到了调令之后才离开的……”被点名的闫楼打了个激灵,说话还有些吞吞吐吐。

公主目夷一点儿也不关心这个:“在回答之前请好好想清楚,我会这么问你的原因。”

若说之前空间内的空气只是安静,现下就如同死寂了,有种危险的气息能够让人感受到死亡的威胁。闫楼暗道了声不好。公主目夷既然敢这么问他,显然早已是将他的底细调查清楚了,这话说起来就是要杀鸡儆猴。前面还说又自以为聪明能够阳奉阴违,然后不会承担任何责任的人存在呢。言外之意说的那么明显,得亏他之前一直没反应过来。接了调令又怎么样,敢在后继大夫没有赶到阿城之前就跑到临淄来,还是在战争关键的时候,他以为他是有几个脑袋能够拿来被砍?

“臣下……臣下,对不起治下的一方百姓。”闫楼目光闪烁,言语中也透露出害怕的情绪,语气就像是在求饶,但也没能说出任何实质上能够解决当前处境的办法来。

“不必这般自责。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公主目夷的笑容和煦,犹如春日暖阳,尽管在闫楼看来,这比阎王爷索命来得更加可怖,“我已经通知那位接任你的大夫去往别处任职了,你仍然是阿城大夫。你可以返回阿城,重新集结你的部曲。”

所有人都明白,虽然此前公主目夷不知是用何种手段与魏国的国相讲和了,但留在齐国腹地的那些魏军并不曾说有撤军的意思,只要十一国中任何一国的战事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果,那些困囿于他乡的魏人定然会奋起将周围一切肥硕的土地囊入怀中。这就是让闫楼去送死,麾下部曲若是无了,他自然毫无例外,有且必须要葬身在那里。但闫楼知道,这事儿并非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的,哪怕就是今日桓公台议事结束,再要赶去阿城,那也是明日的事情,只要在这中间找个替死鬼,就可以……

还没等闫楼想好怎么回答。公主目夷接着说:“送你去阿城的马车已经在殿外准备就绪,接下来的政事就不用你操心了,军情紧急,大夫你即刻启程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