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0页(1 / 2)

加入书签

一开始,沈黎还以为大昭没有冬小麦,没想到这个时代有。但是冬小麦主要集中在大昭的东北角, 而且就这么一小块地方有这个品种。在大昭建立之初,其实最受欢迎的作物是粟米, 毕竟产量还算高。但是随着小麦稻米的推广,粟米反而不怎么能卖得出去了。于是种植粟米的, 大多是留着自家吃。粟米比较容易活, 而且保存的时间很长, 留作包命粮很合适。

官府当然不可能直接将荒地和粮种送给这些流民,只是用非常廉价的价格租给想租的人。秋后收取租金,交不上来会被官府纳入黑名单,以后有赈灾的措施,这些人也轮不上,稍微有些脑子的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不过要想收成好, 还是需要土地肥沃一些。于是沈黎决定先将肥料厂造出来, 再考虑别的事情。官道的水泥路也修到蓟城了,运输不算太艰难。肥料厂,肥皂厂, 纺织厂,都是依靠着当地的富商还有官府出钱建造,官府主大头,富商们占小头。一时间,扶持贫困人群的章程也能同步进行了。

授人以渔的扶持方式,还是一如既往地好使。无数想赚钱的流民以及家里没有田地的百姓涌入蓟城,他们长途跋涉,到达蓟城为他们建造的窝棚区,暂时居住,等待着包工头找他们去建造厂房。

沈黎端坐在主位上,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已经是一方知府,但是所有人都不敢小看了他。这个少年,目前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行之有效的,将底下官员的工作安排地极为细致,争取责任到人。

“......我们的考评,差不多一季度一次。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若是持续两个季度得到丁等,我将会上报给朝廷,到时丁等官员的去留就不是本官可以决定的了。”

沈黎将考评的判断依据定制地非常详细,所有人做的事情,都将被录入官册,然后沈黎盖个戳,一个季度一总结,甲乙丙丁四个等级也是根据这些条例评定的。

“这条例一出,谁还敢偷懒啊?这招可真是绝。”

“绝什么?你喜欢给那些懒货揽活做?老子最讨厌上级把自己的职务交给下级处理,这次有这些条例,想必这些人不敢再这样做了吧?”

“应该是不敢了,毕竟做什么事都要去上级出盖章,才作数,是不是自己做的,上级们心里清楚着呢。想想还是沈大人厉害,这下子,谁敢不好好做事,上报到朝廷那里,想必这辈子都别想有什么好前途了。”

不过也有偷懒惯了的人私底下抱怨,有心人听到了,都暗暗提醒自己离这样的人远一些,不要被牵连了。

沈黎知道有人对自己有意见,不过有意见也得保留意见。他不是个□□的人,也乐于听取下属们的意见,不过在观察了一个月后,他发现不是所有官员,都能将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所以他还是决定快点实行这个政策,将官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自己把控幽州,就要把握住所有官员都在乎的东西。幽州的大小官吏在乎什么?沈黎没有兴趣一一了解,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凭空制造一个大家都在乎的东西——凭借所得到的评级得到相应的奖金,证书。沈黎会将表现突出的人,上表给陛下。

沈黎参考现代的那些繁琐的考评,化繁为简,得到简化版本的考评系统,这个系统,已经足的官员为之震撼了。试想,如果朝廷将这个完整的考评系统面向全大昭的地方推广,那沈大人得被多少官员暗地里唾骂啊。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