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4页(1 / 2)

加入书签

“什么?这消息怎不早说?看来宋六元是请示过陛下,才会登这样的文章吧。”

“唉,如今这京城内外只知京报,不知大周京报了,几乎都听不到大周京报的声音了吧,倒是有几份小报办得风生水起,虽比不过京报,但也获得了一些支持者。”

提起大周京报,有些官员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真不好意思,他们都将大周京报不知抛到哪个角落里了,不提起都想不起还曾经有大周京报呢,没想到当初磨拳擦掌要办一份真正报纸的那些人,竟被这些新科进士给比下去了,其中可有几位在读书人中间名声不小的文人呢。

翰林院负责京报的人也挺担心这期的报纸,报纸发行后就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不住了,无时不刻想知道外面的反应。

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京报大卖!京报的名声也更上一层楼,并没被其他出现的小报冲击到。

近期就有一些书肆加入到办报队伍中来,有个书肆推出了专门登载话本的小报,知道怎么迎合中下层百姓的喜好,因而这份小报推出后,也收获了一堆支持者,每期报纸出来时,就有不少人蹲在报点听人读报。

宋泽将各处报点进行了规整,无论是京报还是其他报点,都可以在这样的报点集中投放,保证京城的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都能顾及到,并且不能妨碍京城的交通,也许等顾昭再回京城,会惊讶地发现京城出现了不少类似于后世的报亭。

姚城,顾仁亲自将一批橡胶防水靴还有手套,送到了黎长朔手中,若非积攒了不少杜仲胶,他都没办法一次拿出这么多。

黎长朔先看了外甥的信,先前他并不知道这东西送来做什么的,不过看了信便明白了,外甥考虑得比他还周全,盐工整日泡在海水盐卤里,对身体会有很大的害处,但有了这防水靴还有手套,那就不必担心这问题了,黎长朔还亲自穿上体验了一番,果然好得很。

顾仁并不知这边晒盐的事,将东西还有信送到后,顾仁又匆忙赶回江南,并给顾昭顾沐带回一车的新鲜海鲜。

“三叔,这是给你们带的靴子,下雨天穿了不用担心脚会湿了,天冷的时候穿了最好,还有这是作坊里制的胶底鞋,三叔看可好?”

顾沐在一旁拎起一双胶底鞋:“你竟连这东西也做出来了?”

顾仁笑得憨厚:“是三叔说做胶靴,我便想着做这胶鞋也是可以的,不需要那么多杜仲胶,但也可以起到防水的效果,想必只要有人穿,很快就会有人仿出这胶鞋吧。”

杜仲胶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因而也有不少商人瞄中杜仲的种植和杜仲胶的提取,看顾仁这边回收旧轮胎和旧皮垫,也有商铺跟风,已有商铺弄出杜仲胶制成轮胎了,虽然质量还比顾仁这边差了点,但指不定以后就能追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