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6节(1 / 2)

加入书签

嬴政都以为他母妃要从轻发落的,万万没想到他听到母妃声音轻柔道:“既然你们喜欢议论别人是非,你们自己也知道错了,本宫也不好罚你们,毕竟这个事情不归本宫管呢。”

“这样吧,你们互扇耳光,等打到对方知道错了,这个事情就算了。”

王蔓菁话音一落,嬴政心底一愣,他母妃没想到看起来不管事,这一惩罚下来他都连看她好几眼。

这互扇耳光,可比单罚好啊,既破了这些后妃之间的团结,事后被打疼了也不能怪到母妃身上,反而互打耳光的人,不定还扇出仇来了。

果然,一切如嬴政预料得那般,地上跪着的沈贵人都愣了一下,失声问道:“互扇耳光?”

王蔓菁还是声音不高不低,声音甚至柔得不行,“恩 ,不然你们要本宫打吗?可是怎么办,这后宫宫务是属于佟贵妃管,你们窥探帝踪这个事情不归本宫管啊。”

“这窥探帝踪,可是死罪呢,,”

这一声‘死罪’,可是将沈贵人几人吓得花颜失色,沈贵人想也不想,抬起手就给了刚刚跟她说话的周贵人一巴掌。

啪一声。

被打的贵人被这一巴掌打得耳朵嗡嗡响,脸上火辣辣的疼传来,她哪里还记得跟王蔓菁说什么,也重重地啪一巴掌打了回去。

啪啪啪。

啪啪啪。

乾清宫侧殿走廊外,响起此起彼伏地巴掌声,几乎是将一众人都看懵了。

本来好些人针对密妃娘娘受宠心底都有点看法的,谁不在背后偷偷议论她,说她和十五十六阿哥的坏话?

可这次众人看着密妃娘娘只是动动嘴皮子,就让两个贵人打得不可开交,这下众人看王蔓菁和嬴政的背影脸色都白了,再也没人敢私下议论说他们的流言和坏话又暂且不提。

*

康熙这一御驾亲征,一走就是半年。

前面四五个月几乎连连传来捷报,果然就如康熙出发前王蔓菁说的那般。清军这次调整战略,几乎是活捉围困葛尔丹。

这一次大军有皇上亲征,皇上和大军又都没有生病,或粮草被人烧毁的情况,康熙又一心要活捉葛尔丹早日回去见女人,战事在前线可谓是势如破竹,一路向前连连收复被葛尔丹占领的蒙古土地。

等到快中秋时,王蔓菁收到了男人在战场上还不忘记给她写的信,大意是葛尔丹大军被围困,身边亲信尽数被杀,但是葛尔丹还是狡猾跑了。

‘三哥必杀葛尔丹,赶在中秋前回来陪你和孩子过中秋’。

书信中还有男人说了不少蒙古战场上的事情,王蔓菁考虑到男人在打仗,她的回信又要通过佟贵妃统一送出去,她每次的回信都很简单,只回了‘盼平安’三个字。

此事导致康熙在战场上情绪越发不好,最后亲自围剿葛尔丹的时候,一直追至拖纳阿林附近,后在昭莫多大败葛尔丹并斩杀其亲信三千多人,最后葛尔丹被清军击溃,众叛亲离之际被康熙一枪击杀,至此,清军彻底解决准格尔部葛尔丹之乱,并提前班师回朝了。【注1】

因为快靠近中秋了,王蔓菁并不知道男人已经班师回朝了,永寿宫里,王蔓菁正跟石贵人和宁常在几人讨论最近十六阿哥会走路的事情。

宁常在嘴巴虽然毒,可嬴政少有人不怕他的,宁常在说话时也是多夸赞的。

夸赞完十六阿哥,两人就好奇康熙给王蔓菁写信的事。

宁常在:“要说还是密妃娘娘您有福气,皇上亲征蒙古,可除了给太子爷写信外,剩下后妃就单独给您写了。”

这么多年,皇上有多宠密妃娘娘,宁常在几人都是看着一步步过来的。

但是打仗还记挂着后妃娘娘,宁常在好奇问:“万岁爷在战场上,能给您写什么啊?”

王蔓菁有点无奈,“其实这也不算什么的,也就说了一些蒙古的风土人情。”

宁常在石贵人都不大相信万岁爷不会写什么,这刚还打算继续问。

咚咚咚。

忽然,外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小海子满头大汗进来,声音发颤道:“主子,宫里出事了。”

第144章:

(02更)

张廷玉得知十五阿哥今天休息半天时, 敏感感觉不对,就派人去通知了王蔓菁。

是以王蔓菁带着人刚出了永寿宫外,就碰到了张廷玉派来通知的人, “奴才给密妃娘娘请安, 娘娘万福。”

王蔓菁此时身后跟着石贵人和宁常在, 本就急匆匆赶路, 这忽然看到上书房的小太监,倒是没有赶他走,让他起来, “你起来说话,有什么事情吗?”

她记忆好, 自然记得上书房服侍的小太监。

王蔓菁话音一落后, 才见那小太监小心看了眼她身边的宁常在和石贵人,压低声音道:“密妃娘娘,今儿十五阿哥休息了半天, 十五阿哥的喑达张廷玉让奴才来跟您说一句。”

王蔓菁一听是张廷玉让说的,让青黛赏了小太监后, 将这个事情放在心底了。

小十六不知去哪里玩了,现在连带着十五学都不上了,再加上小海子来禀的,她心底就是一沉。

石贵人此时难得安慰她道:‘怎么说都在宫里的,应该不会出什么事。’

宁常在接话道:“十六阿哥一向懂事,身边又跟着您以前带来的宫女,密妃娘娘不必担心。”

王蔓菁是将青桃给了十五做掌事姑姑, 现在跟着十六的是一向懂事的青竹, 她心下稍安。

只是, 王蔓菁不敢想, 此时永和宫此时是什么样子了?

*

“密妃娘娘到。”

太监一声唱声后,有在外面守着的宫女将帘子拉开,让她们进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