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1页(2 / 2)

加入书签

“这种机关有没有灵智?就这样由着它们满屋子乱窜?”昆五郎捏着它,翻来覆去地打量几遍,发现它的木质身子底下还嵌着一层磁石材料,削得薄薄的,应该是为了减轻重量,好让那两对竹翅膀能带着飞起来。

长仪转过头瞧了瞧:“应该没有……就是最简单的小机关,小时候做来练手的,哪有这么容易做出灵智来?放着它们不用管,估计晃悠几圈就该累了,到时候自然就回到原处停下。”

昆五郎依言松开手,就见它歪歪扭扭地飘起来,最开始还像是把握不好平衡,很快就扑棱棱顺着墙飞到半当空,一溜烟地消失在楼梯拐角处。

他远远瞧着,忽然就有些好奇:“那些有灵智的机关是怎么做出来的?难不成你们偃师都修炼着什么独门功法,制作偃甲的时候就把灵力灌进去,用灵力来给机关开智——就跟娲皇娘娘塑泥成人似的。”

“哪有这种功法啊?我们要真这么神,岂不是随便什么花草木石的都能给它点化启灵了?”长仪摇摇头,“这事解释起来还挺复杂的,要是想得简单些,其实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偃术脱胎于寻常机关术,谁也说不清楚最早的起源,可能就在很久之前的某天,某位机关大师忽然就发现新做出的机关跟别的都不同,更为灵巧,更为聪敏,渐渐摸索出制造这种机关的方法,就是最早的偃术雏形。或许他也没能完全弄懂其中原理,但方法到底是传承了下去,后人再以此为基础,不断尝试摸索,细化发展成如今的偃术。”

就拿阮氏的传承来说,先辈将各式偃甲如何制作、有何技法、需何材料,云云,各种事项连同图纸都条条列列地详细记录在册,足足归纳出阮氏偃术三百技法,几乎涵盖了所有样式所有用途的偃甲制作步骤,后人只管按照上面写的慢慢尝试就行,渐渐就能练出手感来,接着便开始钻研自己的作品。

听起来挺简单吧,但这手感也不是随便谁都能练出来,虽然平时常说勤能补拙,可其实大家都知道,有些事并非光靠埋头苦练就能做到,没天赋就是没天赋,就比如说让刘阿斗苦读几百年的书也未必能有卧龙先生那般智略。

换到偃术上也是同样的,谁都知道人儡是偃术最顶尖水平的象征之一,千年至今,有记载的人儡就那么寥寥十几具。其实先辈同样把人儡的制法详尽地编纂成册,甚至附上当时的图纸和尝试过程中的心得——但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哪怕原样照搬,也总是差点意思,最终的成品跟普通偃甲没什么两样,甚至还要更呆板些。

可见这所谓的手感并不是光练就能有的,玄妙得很。就跟修道差不多,大家拿到的都是同样的心法,有的人生来就具仙缘灵根,修为一日千里;有的人就要差些,但若能遇机缘顿悟,忽然就打破滞碍平地飞升也是可能的;剩下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或许穷尽此生也无法突破,道途止步于半当中。

长仪说起来也有些沮丧:“我其实也不太明白其中原理,就是看着那些图纸,也常常不得其法,总感觉差点意思。明明知道要怎么做,想让偃甲辨方位,就给它安置引路磁针;想让它知冷热,就加上测温石;想让它视其境,就配上眼珠和转录装置……缺什么补什么,偏偏就是找不到那点手感,有时做的能顺利开启灵智,有时就还是寻常的机关,呆呆愣愣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