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2 / 2)
现在就有一位电影制片厂的编辑问道:“苏葵同志, 你以前真的没有写过纪录片的解说词吗?”
解说词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所在,并不比创作小说简单。
一份好的解说词, 应当做到具体形象准确, 并兼有叙事、抒情表意以及提炼升华等功能,并且还能与画面要素配合, 达到声音与画面感的统一。
可以说这同样是一个技术量不低的工作, 一般都是由专人写作, 他们制片厂就有几位编辑从事这个工作,都是厂里的老资格了。
刚才那发出疑问的就是其中一位,不怪他发出惊叹,实在是因为这份解说词完全不像一个新手写的。
无论是从语言叙述还是文体结构或是情感表达,她都几乎做到了完美,就是他以最严苛的目光来挑,也找不出自己能够修改的地方。
纪录片他们已经看过无数遍,凭借这份解说词,脑海里甚至马上就有了画面。要不是知道是苏葵写的,恐怕都要以为是哪一位老资格写的了。
丘良等人也是从事这个行业良久,非常清楚这样的水平代表什么,同样是好奇地看向苏葵。
听她只是谦虚道:“是的,这确实是我第一次写,这段时间几位老师教了我很多。”
听到苏葵的话几人都沉默了。也就是说,这份水平不俗的解说词真的是她这位“新手”写的。
其实苏葵说得没错,这确实是她在这里第一次解说词。只是没有告诉他们,远在另一个时空,她已经不知道参与过多少次这样的创作活动,看过不知道多少同类型的纪录片解说了。
“苏葵同志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这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好同志。”看到大家都在惊叹中回不过神,丘良倒是很快接受了过来,笑道,“何况苏葵同志在这样的年纪成为知名作家,在文字上面有天赋也是正常的。”
是啊,第一次写就能达到他们创作多年的的水平,还能写出自己的风格,这不是天赋是什么?
何况她确实认真刻苦,这里大部分人她都向他们请教过。天赋加努力,她再做出什么出人预料的成绩好像都是正常的……吧?
很快,大家就说服了自己。
“也是,苏葵同志年纪轻轻就加入了作协,这份写作功底确实是值得肯定的。”
“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学成这个水平,让我们在座所有人都自愧不如了。”
听到大家从惊叹改为夸奖的话,苏葵没有骄傲,反而摇头道:“几位老师太谦虚了,如果没有老师们对我的指点,我也不可能这么快完成,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她当初所学的一切也是前人留下,现在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指点,从这方面说,她的话确实没错。
难得她有这样的成绩还不骄不躁,丘良几人脸上都是和善的笑意。
“对于苏葵同志的这份解说稿件,大家都有什么意见?”
这才是今天的正题。
“我没有任何意见。”方才那位编辑第一个发言,之前他或许对苏葵还有些不放心,现在是完全肯定了她的水平。
也有人开玩笑道:“书记,这样的水准,我是提不出意见来的。”
纪录片总导演也代表制作团队发声:“我们没有什么意见,后续的纪录片解说创作到时可以一并交给苏葵同志。”
一道道声音响起,全部为她点头。
这一次,不再是空口白话打包票,苏葵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水平,拿到了制片厂所有领导干事的同意票。
中文版本没有问题,但法语版本还要参考弗洛朗公司的意见。
此刻,他正在听苏葵为他翻译刚才几人的话。
丘良问他:“弗洛朗先生,您对法语版本的翻译有什么意见吗?”
他将手里的稿件顺手递给旁边的人,脸上明显是满意:“我完全信任苏的翻译水平,显然,她的文学写作水平也一样让人惊叹,不是吗?”
当初就是他大力推崇苏葵的文学和翻译水平。在看过她翻译的《小草青青》之后,他对苏葵的信心更足,现在这份翻译稿件的出现,更是让这种信任达到了顶峰。
显然对面的反应让他心情更加愉快,他当初是对的,他的眼光一如既往的好。
于是,两方终于就此事达成了统一,会议正式决定,由苏葵同志担任纪录片的解说以及法语的翻译工作。
弗洛朗身为公司最高决策人,不可能在华国待太久。他提出,希望制片厂这边能先出一部分样片,他要先带回国内,至于后续的拍摄,他会找团队跟进。他们并不着急拍摄,反而叮嘱一定要注意质量。
纪录片尚未拍摄完毕,目前只有前半部分,是十周年庆典以及十大建筑的摄影,也是苏葵这次解说的主体。
就这半部分来说的话,确实什么都齐全,他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制片厂同意了。
*
于是,在这部分解说词创作完毕后,苏葵依旧没能离开。
本来写解说词的真正解说的并不会是同一人,一般都是请播音员来担任。但由于弗洛朗的要求以及制作团队对她音色的看中,苏葵一个人包揽了这部纪录片的创词、解说、法语翻译,法语解说工作。
这并不是一个小工程,好在同一人包揽并不是没有好处。毕竟是自己写的,她完全能够理解自己的创作。在什么地方配合什么样的情感,创作者对纪录片的认知和理解都能够通过不一样的语言表达出来。
更不用说她对画面意境的营造更是完美配合,还会在合适的地方适当补充细节,加深观看者的印象。针对这一场庆典,她深入阐发了画面的总体意象,情感融入画面,为这样一部热情高昂的记录片再次注入了崭新的生机。
看到效果以后,制片团队非常满意,纪录片的总导演何川就对丘良笑道:“大概只有这个创作者本人才能把自己想要的感情抒发出来吧。”
确实如苏葵所说,解说词是纪录片的灵魂所在,能够将解说与画面完美契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他对苏葵是非常满意了。
不仅是解说词,他们还要在纪录片中加入适当的插曲,苏葵也参与了几次研讨会议,现在她也是重要成员,制片团队非常重视她的意见。
这部纪录片意义重大,制片厂为它投入了重大心血。整日加班加点,硬是赶在华国的新年之前将这半部分纪录片制作完成。
苏葵也一直留在这里,等到他们可以把这部分样片交给弗洛朗公司的时候,离华国的新年也就三天时间了。
就是弗洛朗也不得不为这样的效率惊叹,夸赞他们是勤劳的民族。并且承诺,他已经通知了公司的人,很快就有团队过来与他们商讨下半部分的拍摄,至于他承诺的摄影器材,也会一并送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