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1页(2 / 2)

加入书签

太皇太后历经三朝,总有些手段,康熙对她知晓此事半点不意外。毕竟他行事不曾遮掩,不说太皇太后,只怕现今消息满宫都传遍了。

“你是在担心保成与胤禔?”

这话一针见血。康熙默然。

“保成说,朝中有人弹劾他。他当日确实行事不当,可若要直接指摘其无君无父,罪名太过了些。皇上转头就罢免了明珠余国柱,不必想,我也能猜到,该是他们的手笔。”

康熙点头:“明面上看,那两位同余国柱无甚干系,但孙儿查到,这两人曾走过余国柱的路子,其中一人的官位还是余国柱受贿后替其谋的缺。”

只说余国柱,太皇太后挑眉:“明珠呢?”

康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这一年来,明珠与余国柱来往甚密。”

太皇太后了然,来往甚密,已经犯了忌讳。就算明珠在此事上未曾插手,他的态度也决定一切。

她看向窗外。这边透过院中树枝远眺的方向,正是钟粹宫。

太皇太后敛眉:“明珠余国柱你已处置了,剩下的你可有想好怎么办?”

剩下的什么,康熙心知肚明。惠妃这些天曾多次传消息出宫给明珠,若说此事没她的份,康熙是不信的。

但他顾忌的是惠妃吗?显然不是。

见他不语,太皇太后开门见山:“惠妃好办,大阿哥呢?”

康熙身形一顿,微微蹙眉:“未曾查到此事有胤禔的参与。”

太皇太后抬眸,“所以皇上觉得与他无关?”

康熙哑然。表面上,胤禔确实没出手。但这些天,胤禔去钟粹宫去得格外勤快,每次呆得时间也比较长。种种迹象都表明,胤禔最起码也是知情者。知情而不报,知青而纵容,已经说明了他的立场。更别提他或许不仅仅是知情者,还是谋划人。

想到此,康熙心头梗堵,神色肃穆。

太皇太后叹道:“皇上可想听听我的看法?”

康熙正愁着呢,本就想找个人说道说道,又碍于诸多顾忌,不知如何开口。听闻此话,顺势答应下来:“玛嬷请说。”

“朝堂弹劾太子的罪状虽有夸大,却不算无中生有。此事只是两个小官上奏,其余诸人皆未出面。因而说小不小,说大却也不大。皇上生气非是因他们弹劾,而是因弹劾背后的深意。”

康熙点头。

“你处置了奏本之人,甚至连同明珠余国柱也一起罢免,已摆明了态度,朝堂再不会提及此事。太子之局已解。你若想对他人轻拿轻放,也无不可。

“你为难,是觉得若不处置,保成委屈。若处置,手心手背都是肉。还有一点,你担心这处置的命令传下去,保成便会知道此事与胤禔有关。可对?”

康熙苦笑:“还是玛嬷了解朕。”

太皇太后觉得有些可笑:“关心则乱,当局者迷。皇上,你扪心自问,保成何等聪明,就算你不提胤禔,单凭你处置了明珠余国柱,他会猜不到胤禔身上吗?你若是担心保成会因此记恨胤禔,那便是小看了保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