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页(2 / 2)

加入书签

二月。天气转暖。

胤礽出宫去了趟景山巡视,回头便找上康熙。

“景山学院?”康熙看着胤礽递过来的计划书有些疑惑,“怎么突然想到办学院?”

胤礽摇头:“并不突然,儿臣早两年就有这想法,只是当时条件并不允许,儿臣只得作罢。现今不一样。

“尚书房整改至今已有四年,这些年因为实行末位淘汰制,兼之除月考外还设有各类测验与旬考,如此高压与严厉规则之下,也算培养出了一批天资出色的人才。

“若是让他们立马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创造自然是不行的,可若让他们作为助教,上几堂课,教教从未接触过这类学科的师弟师妹倒是够了。

“再有。尚书房毕竟就这么点大,再要扩建也不可能,容纳的学生有限。而我们满洲八旗子弟有多少?虽然前几年因为尚书房之事,下头很是抓了一阵风气。可时日一久,他们又有了些贪花享乐的苗头。

“儿臣就想着,不如建个书院,把他们都圈起来。倒不必拘泥于八旗,寻常百姓也可。毕竟书院不只是要肃正八旗子弟的风气,更重要是培养人才,挑选我大清栋梁。

“这几年,民间对皇室对大清的信任颇高,十分推崇。不论满汉,皆是如此。现今设立书院,将生源面向百姓,也可让他们知晓,朝廷纳才之心从无民族之分。”

康熙笑着点头:“可!”

“汗阿玛若觉得好,此事不如就教给儿臣办吧!”

康熙颇为惊讶:“你不是最烦揽事?以往只出主意,出完直接撂挑子的人,怎么这回反倒主动办差了?”

转性子了?

康熙一喜,道:“你要是想办差,不如入朝听政,去六部轮一圈。”

胤礽连连摆手:“不不!这书院与一般书院不同,交给别人,儿臣不放心。儿臣管着这个,还得负责尚书房的授课,自个儿也得学玛法的书籍。哪来的时间去六部。”

康熙:……至少愿意揽书院的活。成吧。

“汗阿玛,儿臣想过了,这书院教授数理化的人员,可从现今的尚书房挑,再有我与光哥看着,当不会出什么大差错。文史便更好办了。书院建立起来,尚书房的八旗宗室都可挪过去,先生也能调一部分,再者民间还有诸多有识之士。这方面不难。

“可有一项,书院由何人统管,谁任院长。我与光哥事情多,恐是管不来的。寻常人等怕是也压不住这群八旗子弟。因此,儿臣提议,不如从宗室王亲里头选。”

康熙思忖着:“你觉得谁人合适?”

胤礽递出一份名单:“儿臣觉得这些人都可。”

康熙扫了一眼,指了第一个:“就博果铎吧!”

胤礽道好。他也更中意博果铎。

博果铎,现任庄亲王,乃皇太极之孙,其父为八大铁帽子王的硕塞,这身份压一群八旗子弟,杠杠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