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2 / 2)
某人似乎打定主意,欧阳芾不吭声,他便不吭声。
欧阳芾暗自笑了起来,被王安石觉察,她仰目道:“你还是头回在别人面前叫我阿念呢。”
“是么,”王安石波澜不惊道,“何足为奇。”
“不奇,”欧阳芾手伸过去与他十指相扣,王安石照旧未作回应,不挣脱也不回握,只由她虚虚扣着,“介卿,适才我在茶铺里巧遇冯先生,他提起活板印字之事,告诉我国子监在用此技术试印教书,后来他问我过得好不好,我说过得很好,又询问他近来如何......我下次不搭理他了。”
她落脚点居然在这,王安石不由端视她:“在你心中,我便为如此气量狭小之人么?”
“自然不是,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欧阳芾正经道,“若让介卿误以为我没那么喜欢他,那就麻烦了。”
“......花言巧语。”
欧阳芾歪头去瞧他偏开的侧脸:“我可是掏心掏肺说的。”
“......”
十指不知不觉扣拢,欧阳芾边走边想到件事:“听说苏轼、苏辙兄弟目下正寓居怀远驿,我想请他二人来家吃顿饭。”
王安石:“不行。”
欧阳芾:“夫君,我想嘛,司马先生都请了。”
王安石:“他请他的,与我何干。”
“夫君......”
“不行。”
“介卿......”
“......”
“你有何想看的书,我买给你?”不等他答话,欧阳芾接着道,“再加一次免费濯发服务,舒服到睡着的那种,天地间惟此一号,别无分店。”
王安石:“......”
王安石狠狠瞪她一眼,抛下句“随你”便扬长而去。欧阳芾被留在原地:怎么回事,手也不牵了呢。
请苏轼兄弟二人吃饭是件幸福的事,它幸福就幸福在——欧阳芾掰着指头数,距离达成和唐宋八大家之宋六家同桌吃饭只剩六分之一的进度,这个完成度令她十分满意,唯一可惜的是这种快乐只能她独自享受。
苏轼兄弟守母丧结束,返京后朝廷分别予以河南府福昌县主簿、河南府渑池县主簿的官职,然兄弟二人决意暂不赴任,留京准备明年的制科考试。
制科不同于国朝两三年一度的“进士”、“明经”一类常举,乃由皇帝下诏临时设置,为选拔非常人才而专设的一类考试,应试者须经两位以上大臣举荐,先向两制呈送平时所作策、论五十首,两制择其优者参加“阁试”,阁试由六名考官在秘阁举行,及格者方可参加御试。苏轼、苏辙兄弟的举荐者之一正为欧阳芾的叔父欧阳修,其对两人的重视由此可见。
制科极严,应试者少,通过者更少,国朝至今几乎十五年才开一次制科,入等者不足二十人,也正因此,制科出身者,其荣耀又加倍于进士及第。
毋论如何,前来吃饭时,苏轼、苏辙二人的脸上是看不出备考之艰辛的,苏轼更笑得十分开心,因他尚未忘记欧阳芾此前言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