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页(2 / 2)

加入书签

欧阳芾微微有些手抖,她忆了起来,在她遥远的中学时光,老师教至某一篇诗歌时,伴随窗外蝉鸣,朗朗清空,那一番袅绕于课室的话,此刻回荡在她耳边:

「......王安石,人称拗相公,这个相公不是我们现代人认为的丈夫,在北宋,相公指的是宰相、宰执,也就是说,王安石,他是坐到了宰相之位的人......」

他不单是一位诗人,一位文人,一位简单的官员。

他是宰执。

她盯着王安石的侧颜,直至他发觉过来,对她道:“怎么了。”

欧阳芾抱住他,将头搁在他颈窝蹭了蹭,道:“夫君,我好喜欢你。”

闻言,王安石放了笔,手覆上她脊背,温道:“嗯,我知道。”

“我爱你。”

覆在她背上的手停了停,俄而继续抚去。“......嗯。”

「......王安石,他曾主持北宋最著名的一次变法,对于这次变法的结果我们很难评价,这其中发生了许多复杂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王安石的这次变法,北宋自此以后的局面彻底改变......」

第39章

这封奏书耗费了王安石一个多月写就,字逾万言,心血可见一斑,然呈上去后犹若投向大海的石子,了无回音。

皇帝对这份劄子毫无兴趣。

也许他有感情,也许他曾对着劄子叹过,思过,也许只是一声哂笑,言这位臣子提出的治国之策异想天开,也许根本未曾翻阅完,只略扫几眼便丢掷在旁。

总之,当这篇劄子中的内容流布于世,受到世人纷纷议论时,皇宫方向仍未有任何动静。

因着这封奏书,王安石于士林间的声誉又上了一个台阶,中下层官员中不乏交口称赞、将这封奏书吹捧为一流之作的,高层宰辅或有评价其文针砭时弊,笔墨精炼刚健,行文若流水的,然对其中提出的改革意见作出直接评价或回应的却寥寥无几。

据闻时任龙图阁学士、文章堪为士林楷模的欧阳修在览罢这篇奏书中的内容后,长叹一声,道:“介甫当为世间少有者。”

后在熙宁年间成为王安石最大政敌之一的司马光看了这篇奏书,对其中政见评价如何不得而知,但言:“文章作成介甫此般,该无憾了。”

除却大多数人观此文章后称赞不已的反应,亦有人言上书者沽名钓誉,夸夸其谈,不值一顾。

这一切皆与王安石无关。

空濛细雨落在春夜的庭院,淅淅晚风越过中厅,带走白昼最后一丝暖意,庭下青竹压低脊梁,叶尖氤氲着雾气,似也因寒冷而蜷起身子。

一道孤影伫立在庭院中,迟迟不去,长身寂寥萧条,从背面望,似天地间惟此一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