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页(2 / 2)

加入书签

“欧阳公误会了,王牧判对老夫的评价老夫并不在意,”苏洵未让欧阳修说完,悠悠道,“欧阳公有所不知,且听我细细为公道来。”

原来早在入京之前,苏洵便对王安石其人有所耳闻,而耳闻的源头,则是益州知州张方平。

张方平曾任翰林学士,名重朝野,说的话自然使人信服,且其对苏洵有提携之恩,苏洵言语间充满对其的尊重。“我于蜀地远游时,与张公一见如故,从公甚密,其间或有论及当世诸儒,张公提到过与王牧判此前共事一事。当时张公受命知贡举,文相公向其推荐考校之人,其中便有王介甫名,张公以为其确有才学,召之入京,未料其一入院中,便对拟定的科举细案妄加评判,处处皆欲变更,洵不敢言,但以为其素不知天高地厚耳,而张公终难令其心服,故最后不欢而未用之。”

苏洵摸着胡子道:“洵以为,此事足以见其人秉性,欧阳公赞其文章才学,洵不敢有异议,然若论人品,洵窃以为其言行有矫作刻意之嫌,且不近人情甚矣,欧阳公胸襟广博,毋论什么样的人才皆礼遇备至,洵不及公,自知才疏学浅,恐难得王牧判青眼,也就不劳此一番功夫,省却落一攀附之名。”

“这......”欧阳修一时说不出话来,“我与介甫交往亦有一年,未见其如苏兄所言,苏兄还是与他亲见一回,或可令苏兄改观。”

看得出欧阳修仍在极力劝说苏洵,然苏洵虽态度良好,但心底未尝被欧阳修说动,而愿与王安石相交。

欧阳芾在旁将苏洵的话尽数听进耳中,不由发起呆来。

她其实不太愿意相信苏洵口中王安石的乖张形象,虽然她当时什么辩解之词也未说。

过了两日,去找王文筠时,欧阳芾仍在思索当时的对话,直到王安石问向她,她方反应过来。

“为何这样看我?”

欧阳芾回神,见王安石站在她面前,垂目视完王文筠在她指导下所作之画,终于将目光落在她身上。

“画得如何?”欧阳芾歪头替王文筠求夸。

“比上次有进步。”

王文筠于是喜上眉梢:“多谢芾姐姐指导。”

“好说好说,”欧阳芾也乐,“是文筠自己画得好。”

帮王文筠收拾完画具,洗净手后,欧阳芾方又询问王安石道:“介甫先生最近忙吗?”

王安石道:“群牧司向以清闲著称,纵使想忙亦难......怎么,有事需我帮忙?”

欧阳芾摇头,思忖着自己是何时给他留下了这样开口即寻帮助的印象。“只是关心先生——先生听说过苏洵苏明允先生吗?”她问。

“听说过。”

“看过他的文章吗?”

“看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