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页(2 / 2)
他虽然年少,却聪颖通透,从童玄身上学来了忠诚果敢的品质,也被路遥灌输了无数自信自爱的观念;是以虽不认同自戕这种行为本身,却也佩服杨连宇的忠义坚贞,尊重他最后的选择。
世上的无情人毕竟是少数,面对生命逝去,夜雪焕也不可能无动于衷,更不曾把杨连宇当成负担,可他终究也救不了杨连宇——又或者,对杨连宇而言,不必拖着残躯在不知会不会有回音的等待中煎熬,反而是解脱。
姚潜未必就想不通这一点,也清楚自己帮不了杨连宇更多,但他觉得夜雪焕可以,眼巴巴地盼着夜雪焕能力挽狂澜;所以当杨连宇终还是死在他眼前时,他才会将无力挽回的痛苦愤恨都转嫁到夜雪焕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姚潜其实与林熙泽很相似,没有真正经历过大挫折,所以太善良太纯粹,把夜雪焕看得太高尚、太无所不能,觉得强大的人就该扶持弱小、拯救苍生,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夜雪焕肩上扛着的是怎样的分量,无法接受他冷漠自私的一面。
林熙泽只是单纯的崇拜,姚潜却还怀有更高一层的期待和更远大的使命感——他认为夜雪权篡位是大逆,而夜雪焕就该替天行道,名正言顺地坐上皇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黎民百姓。
也怪夜雪焕早年太过自负好强,为了对抗刘家又营造了对皇位势在必得的假象,给了旁人一种他轻易就能翻云覆雨的错觉,才会让仰望他的人对他期望过高,不愿相信他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夜雪焕所有的辛酸和无奈,都只有最亲近的人才会知晓,姚潜看不到一丝一毫;正如同他其实也并不真正理解杨连宇的挣扎和苦楚,所以才对他的死无法释怀。
他或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指责夜雪焕见死不救的同时,也是在轻视杨连宇的觉悟和牺牲。
所以夜雪焕才会爆发,蓝祈才会生气;那些莫名其妙的迁怒和指责太幼稚、太想当然,挨一顿打完全活该,程书隽一点都不同情,甚至还在心中暗暗叫好。
蓝祈说得倒也不错,不听道理就打服了再说;想必姚老元帅也不是个多有口才之人,本就是凭着棍棒把姚潜养大的。再感人肺腑的言辞,有时都不如拳拳到肉的疼痛来得直接和深刻。
夜雪焕永远不可能告诉姚潜自己的难处和苦衷,但那些不能诉诸于口的负面情绪,却能通过疼痛,清晰地传达给他。
沉重的枪杆击打在姚潜筋肉结实的脊背上时,巨大的反冲力一样会震痛夜雪焕的虎口和手臂;看似是一边倒的发泄,可承受的疼痛和苦楚却是一样的。
一连挨了十余下,姚潜终于吃不住了,嘶地痛呼了一声,向后退开几步,将手中长剑狠狠掼在地上,动作别扭地抚着后背,想也知道必然已经红肿一片。
夜雪焕哼了一声,冷冷问道:“清醒点了没?”
姚潜扁着嘴,没法再计较杨连宇之事,却始终觉得意难平,胸口剧烈起伏几下,半晌才自暴自弃一般吼出了他原本最问不出口的问题:“你为何就是不愿当皇帝?你就只愿守护西北那一方水土,就只想偏安一隅?”
他伸手遥指北方,忿忿道:“你就把天下拱手相让,把苍生黎民交到那个、那个……的手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