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2 / 2)
赵崇裕点点头,虽然因为李云璟的事儿,陆舟对他称不上客气。但有才学的人嘛,难免恃才傲物。他欣赏陆舟的学识,也欣赏陆舟的为人。所以伏太师夸赞陆舟,他还是挺高兴的。
“太师觉得是否可行?朕想用在这一次的科举阅卷中。”
关乎科举,关乎国家选拔人才,伏太师还是很谨慎的。不过陆舟这套章法的确不错,有些地方稍加调整一下便可直接颁布。且章程并不繁琐,反而十分清晰,一看就懂。
他捋了捋胡子,点点头道:“臣以为可行。我们突然改动阅卷规则,提高了阅卷的公正性不说,也能打刘曹势力一个措手不及。”
赵崇裕就道:“此事就劳烦太师全程盯着,务必不能出差错。”
伏太师拱手道:“皇上放心,老臣必定尽心竭力。”
赵崇裕又递了一份奏折给伏衍,说:“弟子的章程看完了,再看看先生的章程。”
伏太师就知道这份奏折是出自荀湛之手了。
“……臣以为,如若使政令畅通,必先整肃官场,约束官员。于尸位素餐者,鱼肉百姓者,夺其官位,永不录用。官员之约束当按朝廷之章程严格实施,依据点卯、处理政务之多寡而进行政绩考评,考评下等者,予以警告。次年考评依旧下等,则夺其官位……”
伏太师读了一遍,忍不住笑道:“真不愧是亲师徒,都喜欢按章程办事儿。”他点了点折子里头的一段话,道:“这里还写道,地方官员增加一项当地百姓匿名考评。是不是做实事的官儿,百姓心里是最清楚的,如此也更有说服力。”
赵崇裕道:“听荀子湛说,凭百姓之言考评官员还是陆舟随便说说的玩笑话。”
伏太师就道:“我看这孩子天生就是当官的料。”
赵崇裕也笑道:“我倒是挺期待他当官之后能做到什么地步,我大陈国的官场会不会因为他而掀起一阵飓风。”
伏太师点了点头表示同样期待,他继续往后看奏章,忽然瞪大眼睛,道:“子湛这份奏章将朝局分析的极为透彻,的确,目前我朝官员冗杂,兵员亦是如此。这些冗官冗军于国库而言是个不小的负担,每年养军都要耗费大笔金银,但事实上勘得重任的也无非只有边关守军罢了。”
他斟酌了一下,又道:“但若动冗官冗军,朝中必生波澜,我们与刘曹势力如今保持平衡,如若大动干戈,兴许能借此机会搬到刘曹。但依眼下局势,恐怕胜算不大。到头来只怕会因眼下的冒进而让过去的努力付之一炬呀。”
赵崇裕道:“太师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朕想搏一把。荀子湛说陆舟曾说过这样的话,变化并非是要在短期内改变什么,它可以细水长流,潜移默化。冗官冗军困扰朝政多年,朕深知短时间内无法将它拔除,那便采用迂回策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