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5页(1 / 2)

加入书签

邵冬:“好!”。

这时,范怀远说:“把这里养病的病人转走吧”。

邵冬想了想:“我会放出消息,但是病人转走了,会有街坊邻居上门”。

范怀远说:“没事,总这样不和旁人来往,更会引人怀疑”。

邵冬走后,杨玥和范怀远杨凌棠两人说:“我感觉,我们会一直制药到年后,不如把小峰和小恺接来吧”。

范怀远手敲着桌子,一会说:“可以,棠叔,要不你回去接他们?”。

他们没时间和街坊邻居打交道,小峰能应付,小恺性格也合适和人打交道,看来,过年不能和小玥回家了,爷爷奶奶要失望了。

杨凌棠本想说自己回家就行了,可转一想,自己回家,这院子就只住小范和女儿两人,绝对不行!

他说:“好,雪化路硬了我就回去一趟”。

次日上午八点,雪没化,很冷,杨玥和杨凌棠来到前面大制药房,八个小水缸排成一排,里面打满了水。

杨玥进药房,药材分类放架上,地上摞着新小竹筐。

杨玥拆出一种药材,掂量放小竹筐里,提着竹筐,又拿一个空竹筐出来,到一个小水缸前,手抓起一大把药材进水里,手抓着不放,用精神力把药材里杂质排出,融水中,手抖了抖,药材拿出水,用内息往药材一转,药材干了,放进空竹筐里。

杨凌棠见女儿用内息烘干药材,又羡慕了,心里叹一声。

小竹筐里的药材处理完成,杨凌棠拿进药房磨粉,杨玥处理下一种。

邵冬过来,见杨玥手中湿漉的药材转干这一幕,也羡慕不已,真羡慕天赋异禀的人!这辈子没希望了,也不知下辈子有没有。

“邵大哥,有事”,杨玥见邵冬过来就发怔,便开口问。

邵冬说:“没事,我来看看你还需要什么”。

杨玥笑说:“助手”。

邵冬说:“这事去办了,下午人就能来,磨粉的两个,搓药丸的一个”。

找信得过的人没那么容易,这速度算可以,杨玥说:“那就好了,傍晚可以交给你一批药丸”。

“嗯”。

杨玥上午把一批药材处理完成,烘干药材,内息差不多用完,吃完中午饭,盘腿调息一个小时,便回复满满。

下午来到大药房,三个人已经来了,居然有个熟人,杨玥眨眨眼:“黄大夫”,不错,是市医院,一起治过孟健的黄老大夫。

黄大夫也很意外:“小杨大夫”,他呵呵笑两声说:“你现在不小了,该叫杨大夫”,他来这一趟知道为什么,真是…,不佩服不行。

杨玥笑说:“都行,我也不算大”。

邵冬:“两位原来认识,黄大夫搓药丸,每丸份量非常精准,速度也很快”。

“这是陈福安,这是周木生,两个是磨药粉的,这是黄大夫,杨大夫,这是杨凌棠,杨大夫的父亲兼助手,大家认识了,就开始工作吧”。

五个人打过招呼,确认自己的工作,便开始忙,药材没磨成粉,杨玥也不能配药,于是,五个人都磨粉,先磨出一部份。

两个小时后,杨玥把磨出的粉用精神力配合,精准配药,黄大夫接过配好的药粉,加入黏和物,搓成小药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