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9页(1 / 2)

加入书签

无人与礼部相争,胤祉便顺势将承办公办小学的差事交由礼部,由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全权负责。

希望在张廷玉的‘提点’下,这位大学士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人一激动,张英差点习惯性的跪拜谢恩,好在膝盖弯到一半,便已经反应过来了,立马把腿伸直,向前拱了拱手。

“臣谨遵王爷谕旨,定不负王爷所托。”

他从儿子那里得知,诚亲王有宏愿,要让天下黔首皆能读书认字。

这样大的宏愿,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可又让人心驰神往。

诚亲王要将京城作为试点大办蒙学,他张英侥幸做了大学士和礼部尚书,经年来碌碌无为,如今若是能在黔首之子入学上做出些许成绩,也不枉他来这世上走一遭。

第134章 二更

京城的学习氛围变得空前浓厚起来,尤其是礼部上交了公办小学的具体章程后。

不收学费,不分出身,入学年龄限制在六岁到十五岁,头一批启动的公办小学是两所,分别建在南城和北城,而这两所学校目前拟定的招生人数都是两千。

名额有限,考试录取。

此番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京城传开,有幼儿园的先例在,百姓自然相信公办学校的可靠性。

幼儿园头一年的招生名额是九百人,按照年龄分为三个年级,此后每一年的招生名额都限定在四百,区区四百个名额,报名的人却有好几万,因为不限制籍贯,报名的不只是京城人,还有不少直隶人。

无论是什么年代,‘免费’总是颇具吸引力,免费入学在如今就更有吸引力了,要知道对寻常百姓之家来说,读书是极其奢侈的一件事情,单是束脩就能拦住很多人家。

胤祉所建的幼儿园,之所以一开始便有那么多百姓为自家孩子报名,还要得益于女子医馆建立起来的好名声,不然一般人也不会放心自己的孩子和皇室子弟在一起念书,谁不担心自己的孩子被欺凌呢。

女子医馆的名声为幼儿园开了路,而幼儿园的名声也为公办小学开了路。

住在南城平安胡同九岁的沈兴,已经从幼儿园结业两年了,入学那一年他六岁,因此被分到了大班,只一年便结业了。

沈家不能算是平安胡同里的穷人家,只能算是中等,不过平安胡同位于南城最偏僻的角落,住在这里的人家都是穷苦人家,沈家也不例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