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1 / 2)
苏培可担不起弘历的夸赞,忙笑着谦虚了几句:“奴才纯粹是瞎猫碰着了死老鼠,恰好那些鱼太蠢,就上了勾罢了。王爷平时忙,哪有奴才这般闲,尽琢磨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弘历耷拉下眼皮,不紧不慢说道:“苏谙达太过自谦了,鄂尔泰回了京,汗阿玛操心的摊丁入亩之事,有了他相帮,汗阿玛能喘口气,苏谙达也能有更多的空闲去钓鱼了。”
苏培随口附和了句那可不是,接着话锋一转:“摊丁入亩推行了这么多年,大清各地的户籍人数增加,州府须得重新划分,皇上可是忙得连觉都睡不好。皇上说,人畜兴旺是好事,可又伴随着新的烦恼。人多了,吃饭的嘴增加,地还是那么些,种出来的粮食不够吃,就得报饥荒,皇上同样有得烦。”
弘历沉吟了片刻,说道:“我大清地大物博,哪会养不起这些人,汗阿玛操心太多了。”
苏培赔笑着说也是,“先前皇上还在说,琉璃厂烧制出来的琉璃,成色愈发好,能收益大笔的银子呢。”
弘历背着手,骄傲地说道:“我大清的琉璃,可比西洋传来的毫不逊色。”
如今养心殿与九州清晏等窗户,全部换上了玻璃,不用在天一阴,屋里就要需要点灯。
不过玻璃产量还是少,只有权贵与富人用得起。首先玻璃现在是奢侈品,赚富人的钱就可以了。
苏培想着的是,先要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再提改善生活的事情,现在提用之于民还为时过早。
苏培说是,“西洋人真是,不远万里远渡重洋,不知道坐在船上晕不晕,肯定是穷人家没了饭吃,想着出来讨生活,不然谁吃得了那个苦。”
“哈哈哈,苏谙达真有意思。”弘历被苏培的嫌弃模样逗得笑个不停,纠正他道:“不过,苏谙达此话倒有些欠妥,前朝的郑和奉命,曾七次远去西洋。”
苏培连忙欠身说道:“奴才读书少,竟然忘了这档子事。大清如今有了银子,以后也造大船去西洋,看看他们的国家究竟是何模样,省得他们成天往大清跑,乱吹嘘。再说了,他们究竟是海盗还是商人,谁都说不清楚,王爷您说是吧?”
弘历笑着点头:“那也是,反正无证可查,还不是他们随口一说。”
苏培感叹道:“夷人不得不防,若是落后了,就要挨打啊。”
弘历愣住,不禁陷入了沉思。苏培暗自轻叹,弘历绝对聪明,心眼却不大,他只能言尽于此,随即躬身告退。
回到九州清晏,胤禛正坐在御案后,难得没有批折子,心情看上去颇为低落,盯着眼前某处在发呆。
苏培上前请了安,胤禛抬起头,说道:“回来了,坐下歇会吧。”
先前走的时候,胤禛看上去一切正常,难道这么短短一会功夫,就出了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