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页(1 / 2)

加入书签

陶粟和顾川对于他想要尝试的想法并不反对,反正轮胎与金属板都是现成的,随他怎么去造。

然而顾阿妈却并不支持小儿子这般异想天开的主意,好不容易别人还回来一条轮胎船,她生怕顾洋再把这条船给弄坏了。

不过她的意见还是没能阻止顾洋创新的念头,也阻止不了。

轮胎船是陶粟的,铝合金板材则有顾川负责提供,有他们两人的帮衬,顾洋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顾洋总是找机会偷溜到小租屋旁,用现成的材料开始他的造船车计划。

偶尔陶粟和顾川见他忙不过来,也会出手帮上一把忙。

三人在排道旁一呆就是好久,孜孜不倦研究讨论着,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在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顾阿妈见劝不过来,只好眼不见为净,不再费心去管。

-

在陶粟与顾家兄弟俩闭门造车的这段时间内,眼看聚集地内的积粮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便不断有海民尝试去海岸上换粮。

浅海到海岸的海藻群生得密实,又有洋流不断挤压,踩藻的竹履踏在上头十分安稳,还真叫这些出去的海民去到了岸边,并成功换回一些粮食来。

没有合适的承载物,米粮吃食只能一点点采买回,外出的海民吃不了几顿就又要出去购买。

也正是因为这样频繁来往的缘故,海岸上粮食售价水涨船高的现状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海岸聚集地。

从去年普遍一斤杂粮一银的价格,陡升到三银,再到当下的五银,高昂的粮价波动挑动着土著海民本就因藻灾变得脆弱敏感的神经。

众人都清楚这是余陆粮贩摸准了海民们艰难的生存现状,在大发藻难财。

只是大家拿这种明晃晃的敛财行为根本没有办法,不买粮就会挨饿,所以只能咬着牙去买,还得尽快大量地买入,避免粮菜价一升再升,白白花上许多冤枉钱。

一连多日,海岸聚集地里的族民们来来往往,好似蚂蚁搬家般,忙碌地往自家排屋里搬运囤积着米粮。

这样繁忙的场景看得顾阿妈越发忧心忧虑起来,尤其当顾川和顾洋一点没有要去买粮的意思,天天聚在排道边不干“正事”。

顾阿妈尝试着提过几次,但几次都被应付过去。

渐渐的,连同陶粟也心不在焉起来,每回三人吃过饭就忙不迭兴奋地径直往小租屋旁的排道上去,像是完全被那些轮胎摄住了心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