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页(2 / 2)
当然了,岳璐内心最为期待的,还是能留下林熙冬在秦合。
这样的宝贝来秦合,岳璐可没打算让别人糟蹋,这也是她给郑志英的保证。
拿起旁边的茶壶,林熙冬帮忙给两位老师倒上茶,态度谦和:“岳老师,昨天我还和几个教授聊说找时间一起吃饭,怎么会有人影响我呢?只是我自己问诊经验少,又不太习惯快节奏的问诊,担心影响秦合的门诊效率,所以想着还是专心做外科医生比较好。”
“为什么问诊要是快节奏?”岳璐敏锐找到了其中的关键,“没人规定门诊的时间。”
林熙冬看两个病人花了一早上的事情,她也有听说,不过站在岳璐角度,这并没有什么。
林美萍这才插话:“林医生你可以直接说你的想法,没关系的。”
她也以为林熙冬不好意思说别人不是,作为魏广利一出手术室就给她打电话说有多打脸,所以她心里想着是不是昨天会诊那批人拿资历给林熙冬难堪。
林熙冬停顿了一下,带着她自己的理解:“病患很多,但是医生资源很少,自然不应该快节奏么?我知道秦合大多数患者可能排队等待不止两小时,而实际问诊几分钟就可以结束。我觉得我可能胜任不了这样的问诊。”
“可能还是我问诊经验不多,所以遇到病症,我会想去了解患者的社会身份,过往病史行迹甚至社会交往关系,这样才能判断对患者后续诊断的精准定位方向,可这样的问诊对于患者而言会花费不少资源,对于其他等待的患者而言,我效率低得可怕。”
现代医疗的流水线,其实是资源紧张的产物,林熙冬又习惯对症治疗,自然效率慢很多。
可能有人会说,林熙冬有那么丰富的资源,对各类顶尖医疗病例了熟于心,怎么诊断效率会那么慢?
其实这正是因为她资源多,甚至包括获得了系统医疗体系,这导致患者的每一个症状所对应的疾病方向,她林熙冬能够推断是数十种数百种可能,而为了保证诊断的精准,她势必需要了解患者做各方面,仔细检查排除疾病,这也就导致她的问诊或者检查会特别多。
除非她用生命检测仪。
所以,这样情况,林熙冬真不觉得她合适在门诊。
“我明白了,你的理念倒是和你经历不太一样。”岳璐不由笑了起来:“要不是听志英说你是越大毕业,我会以为你是哈佛出身呢。”
林美萍有些不解,看向岳璐:“这样的问题其实靠长期的临床病例累计就能解决。我也是在临床历练很久,才能快速判断一些病情,林医生这只是病例积累少,所以需要仔细询问,等以后就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