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5页(1 / 2)

加入书签

嗯,肯定是这样的。

如是想着的李子千背着书包,拽着墨楠北背包上的袋子,像是牵着个什么东西一样,一路把墨楠北拖到了图书馆里。

毕竟,虽然喊着谁在图书管理摸鱼谁是狗,但于墨楠北来说,她已经打好了完美的小算盘。

其中,就包括但不限于只要我不进图书馆,我就可以随便摸鱼这件事。

诚然这点小想法是瞒不过李子千的。

因为,其实,嗯,他也有这样的想法。

就,人嘛,怠惰什么的,总是难免的。

这是无法克制的天性。

要不然为什么怠惰会是七大原罪之一呢?

不过说起怠惰,李子千倒是有个很有趣的想法。

许是跟相关,又许是一些仅供个人参考、甚至完全无法代表个人观念的小想法。

七原罪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反倒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情绪与行为。

因为贪婪,所以有了求知欲、有了对世界的探索的渴望。

因为怠惰,所以有了对新科技、新能源的追求,有了更简洁、更快捷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渴望,由此衍生了高效率的工作与学习。

因为傲慢,所以对不堪入目的事情有了偏见,有了所谓的自我矜持与身段,有了优雅与高贵。

啧,当然,这并不是圣经中对于这七项原罪的正确解释。

不过这种断章取义类的说法,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却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共鸣以及赞同。

举个栗子,参考着现代人拿里的内容猛吹纣王帝辛的功绩这件事就足以窥伺一二。

学者有争议的部分不过在于他是否有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过于荒唐,并非是他其实是一位千古明君。

征蛮夷、主力军等等,无非也不过是一些片面的历史资料。

所谓记载历史的甲骨上,对比纣王之前几代商王,他们甲骨上多记载了战利品和抓了哪个首领,而纣王的只记载说我出征了。

这其中的胜败与否、记载如此潦草的原因、真相,无从得知。

历史学者都没有撕明白的事情,评论区中的高赞评论却都像是穿越归来的史学大家。

拿封神的设定来和正经人讨论历史,以营销号里的描述,断章取义的来抨击和自己意见相驳的对象。

更有甚者说史书里面记载的都是虚假的。

那什么野史记载的是真的?

周瑜死后化名黄月英嫁给诸葛亮?

像这样的野史吗?

嗯??

总的来说,看着这帮人的评论,李子千就很微妙。

昏庸无道的君王其实是一位默默付出的贤明之人,这个反转于吃瓜而言,虽然是很有趣的,但是历史终究是需要实际记录与史书、证据去考证的。

想到这里,李子千就难免又想起来前段时间的某个新闻。

律师死亡。

因为是律师,所以他肯定心黑,两面吃钱,他死有余辜。

但实际上的真相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